這輩子沒有能把你養大,下輩子爺爺給你當牛做馬吧。”
他寧願帶著這孩子走,也不願意讓他繼續受苦,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後,這孩子麵對隻有饑餓和凍死!
老人打翻了油燈,燈油流在席子上,火焰開始蔓延。
不久後,這冰天雪地中的茅草屋,變成一片熊熊燃燒的火海,火海之中老人抱著男孩的屍體,或許這一刻他們才在這個冬天找到些許的溫暖。
“………………”
那年,狀元出生在一個還算吃穿不愁的家庭。
狀元出生前,父親就天天在母親的大肚子前背誦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父親是秀才,在鎮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看見縣太爺都不用跪拜行禮。
父親撫摸著母親的肚子說,“孩兒啊,你以後一定要高中狀元,光宗耀祖!”
沒有意外,孩子出生後被父母取名為狀元。
兩歲這年,狀元剛學會說話,父親便開始教導背誦三字經。
三歲這年,在背誦詩經的狀元,看著外麵玩耍的小夥伴們,眼神之中都是渴望,狀元對母親說道“娘,我也想出去和他們玩泥巴。”
迎來的是娘親劈頭蓋臉的嗬斥“不行,他們這輩子都是一群沒有出息,隻能在地裡刨食鄉巴佬!
孩兒,你以後是要成為狀元,當大官的人,怎麼能和他們為伍?今天詩經必須全部背誦完,否則不能吃飯!”
四歲這年,狀元做出了一首五言詩“詠鵝”
鵝,鵝,鵝,曲項用刀割。
拔毛剁成塊,酸菜蓋上鍋!
此詩歌一出,狀元快速成為十裡八鄉聞名的神童,就連文學樓五星評論家賣胯阿澀都感歎年少之時不如狀元。
狀元獲得神童之名,但是狀元沒有半點開心,他隻想每天能和同齡人玩上一會兒,哪怕在一天十四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之中,擠出半刻鐘時間也好。
狀元在父母以愛之名,望子成龍的高壓之下每天拚命學習。
十二歲那年情竇初開,狀元遇見了他心中的白月光,她隻是個同齡人小村姑,不識字,也沒什麼見識,農民家庭。
但是狀元愛上了她的純真,質樸,善良,每天會偷偷翻牆出去和她幽會半炷香時間,那是狀元用來入廁的時間。
每天和她見麵的半炷香時間,成為狀元瘋狂學習的生活中唯一的寬慰。
十五歲那年,狀元鼓起勇氣握著她的手“等成為秀才,我就讓我娘來找你提親。”
少女笑著流淚,點頭說好。
十六歲那年,狀元如願考上秀才,你興高采烈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父母大怒,說那等鄉野村姑和自家門不當戶不對,配不上自己。
你第一次和父母吵架發火,執意要娶,母親以死相逼,你屈服於孝道。
此後母親去少女家大鬨,罵她是魅惑你的小狐狸精,說了無數傷人的話,少女的父母竟然也跟著幫腔,責罵少女,因為不想得罪在地方有了聲望的你家。
那一年,少女投河自儘。二十歲這年,狀元連過關卡在全國數萬的考生之中成為狀元,名動天下。那一首詩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更是讓無數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