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遷都爭議(二)【二合一】_大魏宮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魏宮廷 > 第133章:遷都爭議(二)【二合一】

第133章:遷都爭議(二)【二合一】(2 / 2)

『好家夥……這是一口氣說了一個半時辰啊。』

趙弘潤萬萬沒有想到,素來古板的二伯,在提及曆代先祖功績時居然是個話癆,而且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話癆。

當晚,宗府宗正趙元儼向趙弘潤講述他們趙氏祖宗當年建立國家的艱辛,一直從兩百餘前說到百餘年前。

期間,趙元儼一個勁地向趙弘潤表達,大梁對於他魏國究竟有多麼多麼重要,除此之外,又有多少多少的意義。

隻可惜聽到後來,趙弘潤實在是太困了,他呆滯發直的目光,隻瞧見他二伯的嘴皮在那邊不停的動,但是具體說些什麼東西,他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待等趙弘潤再次恢複意識時,已經是次日的晌午了,明明是擁有著超乎一等的記憶力,但趙弘潤實在是想不起,昨晚最終他是怎麼逃過一劫的。

對此,他詢問了大太監高和,沒想到這小子抓了半天頭發,居然說他不記得了。

就在主仆二人仔細回想昨晚那個噩夢時,拱衛司的禦衛長燕順進來稟告道:“陛下,儼王爺求見。”

『他、他怎麼又來了?』

趙弘潤對高和對視一眼,主仆二人眼中皆有些惶恐。

很遺憾的,趙元儼終歸是趙弘潤的長輩,趙弘潤不好將其晾在殿外,隻能違心地召見。

相比較精神萎靡的趙弘潤與高和主仆二人,趙元儼明明年近六旬,然而此刻卻是精神抖擻。

“二伯,今日氣色……不錯啊。”

趙弘潤打著哈哈道。

“托陛下洪福。”趙元儼拱手笑了笑,隨即又說道:“昨晚聊到距今大概百餘年前……”

聽聞此言,趙弘潤心中一驚,連忙打斷道:“二伯,待會兒就是早朝了,要不剩下的百餘年,就放到日後吧?”

“這個……”趙元儼微微皺了皺眉,隨即臉上擠出幾分笑容,違心地說道:“耽誤一日早朝亦不打緊……”

『……』

趙弘潤不禁睜大了眼睛,他二伯,素來古板迂直的二伯,居然會說什麼「耽誤一日早朝也不打緊」?

天呐!莫非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不過轉念一想,趙弘潤就明白了,他二伯這是鐵了心要打消他遷都的意向,為此,不惜破了他自己的原則,居然‘教唆’新王不上早朝。

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趙元儼心中清楚的很:今日的早朝,必定是商議遷都之事,一旦這件事放在朝中商議,那麼他說的話,分量就不如現在這麼大了。

畢竟他是宗府的人,按理來說,是沒有權利乾涉國政的,他隻能通過彆的方法來使眼前這位年輕的新君改變主意,比方說像昨日那樣,打感情牌,告訴這位年輕的君主,這座大梁城承載著他趙氏一族祖祖輩輩的歡笑與淚水,希望能起到效果。

因此,趙弘潤也想明白了,倘若這會兒他不能說服這位二伯,那麼接下來,他想來是不可能得到是什麼清淨了。

是故,在邀請趙元儼就坐後,趙弘潤率先搶過了話茬。

他決定主動出擊。

“二伯,緬懷先祖的功績,這固然可以督促我等後人,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不可同日而語。……坦誠相告也無妨,朕確實傾向於遷都,但這並非是拋棄祖製與傳統,而是為了使我大魏變得更加強盛!……二伯且先聽聽朕的看法,如何?”

趙元儼想了想,說道:“請陛下示下,老臣洗耳恭聽。”

吩咐大太監高和叫人送來茶水,趙弘潤正色說道:“在朕看來,去年至今年的這場戰爭,不單單隻是讓我大魏坐實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也是給了我大魏發展的機會。……在這場仗中,韓國與秦國的戰爭尚未結束,而楚國與齊魯兩國的戰爭,亦在持續階段,就目前而言,各國皆因為征戰導致國力停滯不前,唯獨我大魏,早早退出了戰爭,能夠儘早將精力投入於國內的建設與發展,在朕看來,這個機會非常難得。”

“老臣附議。”趙元儼拱了拱手說道:“但修生養息,未必需要遷都……”

“不!需要!”打斷了趙元儼的話,趙弘潤正色說道:“那日,李粱大人在早朝中就提及了,潁水郡與梁郡,已差不多進入飽和階段,除非當地貴族、世族、豪紳願意吐出他們手中的田地,否則,似朝廷準備施行的新政,沒有辦法推行下去……新政,是必須要推行的,並且,朕會不遺餘力地推行,任何阻擾新政推行的人,無論其身份,朕都會將其治罪!……倘若不遷都,朝廷無法得到充足的田地推行新政,那麼,就隻有對貴族、世族動手,勒令他們吐出一直以來兼並的土地,我想,二伯你不會希望見到那種場麵的。”

“……”趙元儼默然不語。

誠然,眼前這位新君對他是很恭敬,但誰都知道,這位陛下向來是說一不二,倘若果真決定整治國內貴族、世族,在趙元儼看來,這才是災難。

而此時,趙弘潤繼續說道:“反觀三川、河西、河套,卻有眾多至今無人耕種的田地,若是遷都雒城一帶,朕也能暫且姑息潁水郡、梁郡境內那些貴族兼並土地的行為。……除此之外,朕想不出第三條出路。若是二伯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我虛心接受,否則……”

他沒有說下去,隻是露出一臉為難的表情搖了搖頭。

沉默良久,趙元儼滿心遺憾地離開了,因為他確實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

看著這位二伯一臉失落地離開,趙弘潤心中也有些不忍。

但沒有辦法,作為魏國的君王,他優先得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雖說大梁確實是他魏國傳承一百多年的王都,但為了國家的進一步發展,該遷都還是得遷都。

當日,在前去早朝之前,趙弘潤先走了一趟垂拱殿,囑咐介子鴟代替他到宗府探望趙元儼,對後者展開進一步的說服,畢竟就方才趙元儼離開時的態度來說,這位二伯看起來心情十分失落,這讓趙弘潤稍稍有些不安。

畢竟趙元儼也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對於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心情的鬱結,很有可能使他一病不起,繼而一命嗚呼。

趙弘潤可不希望上一輩的叔伯長輩們,就這麼一個個地過世。

“此事就就給微臣,待早朝過後,微臣便去探望儼王爺。”介子鴟自信滿滿地接下了此事。

當日,在已推遲至午後的所謂早朝中,內朝大臣介子鴟在朝會中提及了遷都之事。

聽聞此言,朝中百官鴉雀無聲,紛紛環視殿內其他大臣的態度。

顯然,遷都的消息走漏,這些大臣們早已得知了遷都之事。

但是作為朝臣,這些大臣們倒也能做到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上,更何況,介子鴟的遷都之策,確實能有效地改善國內目前土地分配不均的狀況,因此,倒也沒有誰提出什麼異議。

當然,不反對,並不代表這些大臣們支持遷都,倒不是針對介子鴟或者誰,關鍵於在於三川郡那一帶太落後了,能擺上台麵的,也就隻有一個雒城,而且還是一個充斥著眾多川民、龍蛇混雜的雒城,這讓諸大臣們對新都的前景報以濃濃的憂慮。

相比較之下,反而是後來潁水郡、尤其是梁郡境內的貴族、世族勢力的反對聲音更大。

不過當日,朝廷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就按照介子鴟所言,先放出遷都的消息,鼓勵潁水郡的百姓遷往三川,緩解潁水郡境內人多地少的現象。

至於確切的遷都日期,等雒城那邊造好了新都再說。

粗略估計,確鑿的遷都日期,可能最起碼得三五年的工夫。

當然,在此之前,趙弘潤得先跟川雒聯盟打聲招呼,看看那些川民的首領是否願意為朝廷出資,建造新都,否則,一切都是白談,畢竟目前的魏國正要大力展開國內建設,是不可能花費大量金錢去重新建造一座王都的。

不過事實證明,川雒聯盟的首領們當中絕大多數對此欣喜萬分,比如綸氏部落的族長祿巴隆,在得知朝廷的意向後,當即日夜兼程趕來大梁,作為川雒聯盟的代表,與大梁朝廷商議此事。

唔,他是坐船來的,因為這位曾經的羝族勇士,在享受了許多年的奢華安逸的生活後,早已失去了戰士的健壯體型,以至於當趙弘潤再次見到祿巴隆時,他簡直難以相信,眼前這個大腹便便、打扮地跟魏國鄉下土財主似的家夥,居然是曾經身先士卒對抗他魏軍的羝族部落勇士之一。

意外歸意外,商談的結果很順利,正如介子鴟所判斷的那樣,祿巴隆代表川雒聯盟,表示願意替朝廷出資建造新都,不過作為條件,他希望朝廷能授予他們貴族的封爵。

對此,趙弘潤與朝廷表示毫無問題: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爵而已,用它來換取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簡直就是無本萬利。

事實上,這件事之所以如此順利,這跟魏國曆年來對三川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禮部不遺餘力的文化攻略下,如今三川郡境內的川民,幾乎七成以上都能聽得懂魏言,學著像魏人那樣穿著打扮,刨除他們並未拋棄自己的傳統,仍時不時地舉辦屬於他們自己的慶典以外,其餘跟魏人也沒有多大差彆。

因此,川民融入魏人當中,不能說毫無阻力,但是這個阻力是非常小的。

尤其是等到年長的一倍過世,待等那些從小學習魏國文化的川人長大,到時候,川民與魏人或將徹底消失界限。

在經過一番商議後,新都的建造地點,選定在「雒水」與「伊水」交彙處的河岸北麵,地處雒城西北方大概二十餘裡處,由川雒聯盟出資、由朝廷工部負責派人建造。

至於這座新城的名字,朝廷命名為「雒陽」。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擇膏粱 網遊之戰紋天使 火影:盤點漂泊帶土,忍界震驚! 刀刀直播間 綜影視:一見鐘情再見傾心 後室:陰謀 名柯之我不想當萬人迷啊! 精靈:父母雙王,我還年少有為! 坐忘藏經樓,我自證長生 震驚,奸相他是將軍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