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諸君借取千山萬水()_劍來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劍來 > 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諸君借取千山萬水()

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諸君借取千山萬水()(2 / 2)

總體說來,就是一句簡單不過的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落寶灘碧霄道友,就像桐葉洲幕後的一家之主,當然還有青同這個台前的牽線傀儡,一起維持這份家業。

可惜這位碧霄道友,已經去往青冥天下。

不然公子在桐葉洲,想必會順利不少。

那尊青同陰神,一邊觀戰,伸手卷起鬢角一縷發絲,望向那座城池的塵土飛揚,笑問道“這會兒還是不擔心他的安危?”

之前自己隻是略儘地主之誼,算是送給陳平安的一份待客之道,接下來這位年輕隱官就要悠著點了。

青同裝模作樣側過頭,閉上眼睛,不去看那一襲鮮紅法袍被打落街道後的那幅犁地畫麵。

自己主動一拳,你家公子就毫無招架之力了。

一炷香,兩刻鐘光陰,會不會太難熬了點?

要是一不小心打得陳平安跌境,被扛回那仙都山參加宗門典禮,不太好吧?

那個當恢複文廟神位沒多久的老秀才,會不會對自己不依不饒,假公濟私,公報私仇?

其實青同如今最忌憚的,不是彆人,正是這個合道三洲的文聖。

小陌笑道“隻有沒打過幾場架的繡花枕頭,沒有真正經曆過生死之戰的花架子,才會問這種……白癡問題。”

然後小陌補了一句,“不好意思,我隻是就事論事,並非有意針對青同道友。”

青同嗬嗬一笑。

並非輕敵,隻是某個高度,終究還是有上限和瓶頸的。

尤其是陳平安走了趟蠻荒天下,還跌了境。

不然就算是那個在武道一途如日中天的曹慈,如果他隻是氣盛一層,遊曆至此,對上半個神到的純粹武夫,又能如何?

陳平安之前正是在這桐葉洲太平山遺址的山門口那邊,躋身的止境氣盛一層,並且是以前無古人的最強,去往那處“山巔”。

氣勢之盛,動靜之大,以青同的耳目靈通,當時就有所察覺。隻是陳平安當時與三山福地萬瑤宗的韓玉樹那場廝殺,一個憑借飛劍的本命神通,一個依仗著符籙造詣,各自結陣小天地,青同不敢肆意探究,畢竟當時山門口那邊還坐

著一個玉圭宗的薑尚真。桐葉洲的版圖是很大,幾乎等同於兩個寶瓶洲,但是梧桐樹萬年紮根於此,就像在大地深處,學那身邊的喜燭道友,結了一張蛛網。一洲廣袤山河,尋常的風吹草動,不

用它知道,它也懶得知道,但是隻要是那種能夠讓它道心震顫的人與事,青同不管是職責所在,還是珍惜自身道行,於公於私,都會儘量查探究竟。比如當初東海觀道觀的那個臭牛鼻子老道,對那頭背劍老猿出手,它是知道的,隻是從頭到尾都不敢摻和,畢竟青同還有個鎮妖樓的身份,隻是沒有其餘八座雄鎮樓裡邊

的鎮白澤,說得那麼直白無誤。

十四境修士,本就稀罕無比,數來數去,幾座天下加在一起,山巔就那麼一小撮。

而這位道齡無比高的老觀主,又是這一小撮人間山巔修士中,最出了名的性情不定,心思詭譎,手段通天。

被譽為人間最得意的讀書人白也,手持仙劍,殺力第一,毋庸置疑。僧人神清的金身不敗第一,也是幾座天下公認的。

而老觀主的神通廣大,看似兩頭不沾,但既然能夠與十萬大山的老瞎子,一同與白也、神清這兩位十四境大修士齊名,

青同是親眼見過,親耳聽過,甚至親身領教過的。

隻說一事,天底下有幾個修道之人,在大幾千年來的漫長歲月裡,會一直與道祖“問道”?

而這位曾經號稱“自出洞來無敵手,能饒人處不饒人”的碧霄洞主,與如今這個黃帽青鞋的小陌,是關係極好的道友。

這在萬年之前,是人間地仙皆知的一樁事情。

那是一種強求不得、羨慕不來的香火情。

不是誰攀附誰,就隻是一種強者間的脾氣相投,大道相契。

想到這裡,青同忍不住感歎道“小陌道友,以你的境界和身份,什麼地方去不得,為何不去天外煉劍,慢慢熬出個十四境,再回人間?”

小陌聞言轉過頭,直愣愣盯著,問道“‘小陌’也是你可以喊的?”

青同頓時默然。

就像之前說的,殺心更重的,其實是陳平安,而不是這個用上個喜燭道號的遠古劍修。

但是這一刻,瞬間顛倒了。

隻是小陌很快就不理睬青同,因為城池內街道上,陳平安首次將全部的符籙都祛除。看到這一幕,這尊青同陰神卻驀然而笑,好像是實在忍不住了,一開始還有幾分克製,到後來笑聲便不可抑製,好不容易才止住笑意,微微低下頭,伸出一根手指,擦拭

眼角,斷斷續續笑了幾聲,板起臉,咳嗽幾聲,轉頭對小陌說道“對不住對不住,實在是覺得好玩,情難自禁,恕罪恕罪。”

小陌對青同這種發乎本心的情緒流露,反而不覺生氣。

如果說先前在空白天地間的那場問拳,雙方都是在練手,在熱身,切磋而已。

那麼現在那座城池之內,對峙雙方,就都開始拿出幾分真本事了。

魁梧老者在遞拳之時,期間無意間露出一截胳膊,上邊浮現出密密麻麻的金色符籙文字,竟是鐫刻在肌肉之下的白骨之上。

文字內容,既有一篇篇仙家道訣,也有一部佛家典籍,更有各種失傳已久的遠古符圖。青同的整條胳膊,就像被煉化為一條白骨山脈,而那山崖石壁之上,榜書崖刻無數,如仙人符籙,用以堅韌山體,穩固峰巒,最終使得一條手臂,就是一條龍脈。此外皮

膚血肉筋脈,反而像是一些可有可無的附庸。

一襲鮮紅法袍被砸入一堵高大城牆中,手肘撐開碎石,硬生生將自己從牆壁中拔出來。

但是方才連續砸中陳平安額頭與胸口的青同,卻沒有趁熱打鐵,因為以兩拳換一拳,穩占上風的青同,察覺到陳平安這一拳的不同尋常。這一拳不算太重,隻是那份拳罡卻頗為難纏,青同體內幾處關鍵氣府,動靜不小,而那條篆刻符籙的胳膊上邊,數百個金色文字和幾張符圖,幾乎在一瞬間變得黯淡無光

,如陣陣灰燼簌簌飄落。

之後青同便愈發小心。一抹鮮紅遊走在街巷中,一道白虹就要乾脆利落多了,都是一條直線,直奔那道好似遊魚亂竄的鮮紅法袍,一路上建築崩碎炸裂開來,一旦被青同得手,陳平安往往就會

撞爛數百丈,就像在城內鑿出一扇扇大門,反觀青同,即便挨上一拳,多是身形搖晃幾分,很快就會對陳平安還以顏色。唯一不對勁的地方,青同發現陳平安連同先前那個能夠打散金色符籙的拳招,始終在反複使用五種拳招,就像一種臨時抱佛腳的演練,從最早的略顯生疏,到漸漸的純熟

,拳意增長,不能說是什麼突飛猛進,但是以青同的眼力,可以說對方第一拳與最後一拳的變化,隻說技巧上的進步,可以說是肉眼可見。

青同一腳將那家夥踹得倒飛出去百餘丈,年輕武夫的後背直接將一處豪門府邸打穿,在牆外街道一棵大樹下,鮮紅法袍以手肘輕輕抵住樹乾,止住身形。

沿著那條嶄新道路,青同緩緩走出牆壁上的那個窟窿,笑問道“自創?”

如果不是這些拳招的神意不夠圓滿,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拳。

陳平安笑道“他創。”

是曹慈的五種拳法。

先前文廟問拳,曹慈坦言自創了三十餘種拳招,當時用上了不到半數。

陳平安在今天就模仿了其中五種,曇花,流水,龍走瀆。靈鷲山。神霄。

曹慈是半點不介意他人學拳的。

絕大部分,是學不會。

一小撮勉強能夠追上曹慈背影的身後武夫,也好不到哪裡去。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這種話,可能換成彆人來說,就是狂傲,難免帶有幾分居高臨下說教的嫌疑。

但是曹慈來說,可能就真的隻是一個極其心平氣和的道理。

就算是陳平安,也不是真的要學這幾拳,唯一的用處,還是拿來“變著法子”打熬體魄。

不同的拳招、拳路和拳理,可以磨礪人身體魄的不同山河地界,這才是武夫切磋的意義所在,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同大笑道“難道也是偷拳?”

陳平安糾正道“學拳。”

青同疑惑道“有區彆?”

言語之際,青同雙腳交織出一陣雷電,如腳踏兩座雷局,依舊是拳法,效果卻等同於仙家縮地法。

青同轉瞬間就已經伸手按住那一襲鮮紅法袍的額頭,一路向前狂奔,同時一拳迅猛遞出,砸中對方喉嚨處。

偷拳也好,學拳也罷,作為止境武夫,誰不會?這一拳,青同正是模仿陳平安的神人擂鼓式,右手五指如鉤,死死按住那額頭,雖說右手如同撞到飛速旋轉的磨盤之內,可哪怕是五指滲血,虎口裂開,青同左手依舊出

拳不停,倒要看看,自己這份一鼓作氣的拳意,到底能夠支撐二十幾拳,對方又能夠扛下幾拳,到底是自己的拳意先斷,還是對方的體魄率先出現崩裂跡象。

眨眼功夫,青同接連遞出還不知名的十九拳,雙方身形已經在城內“走出”數裡路。

期間陳平安三次驟然加快“撤退”身形,青同便依葫蘆畫瓢,剛好與陳平安的速度持平,就像貓逗老鼠一般。

不過青同不得不承認,自己這十九拳,力道不算輕,可惜意思不太夠。武學宗師之間的切磋,學拳說簡單也簡單,很容易就做到七八分形似,隻是說難也難,學拳之所以難,就難在得其精髓,難以準確看穿對方一口純粹真氣的流轉路線,而

這條道路,就像是一部文字繁複、內容晦暗的仙家長篇道訣,對於山巔境尤其是止境武夫而言,如果隻是將一個拳招學個形似,又有什麼意義,不得其法,就是雞肋。

但是青同此刻並不氣餒,大不了以後自己反複演練幾十萬拳,幾十萬不夠,那就幾百萬拳。

天下拳招,終究都是死的。隻有遞拳之人,才是活的。

青同站定,第一次更換純粹真氣。

雙方都已經離開城池,陳平安如同斷線風箏,在遠處摔落在地。

青同笑道“離著一炷香,差不多還有一刻鐘,你行不行?”陳平安站起身,深呼吸一口氣,吐出一股枯敗氣息後,突然像是變了個人,從先前一個古井不波的遲暮之人,變成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伸手抵住腰間一把狹刀的刀

柄,笑道“如果隻說拳法高度,你實在很難跟半個神到般配,還是說其實你最擅長的,是使用兵器?”

青同雙臂環胸,笑道“就算我赤手空拳,打你不是綽綽有餘?”

何況青同可沒有真正傾力出拳。

怕一個不小心,打得酣暢淋漓了,沒能收住手,就打得對方跌境,或是乾脆就直接打死了對方。

青同瞥了眼對方的腰間疊刀,伸出一手,“你要是用刀,大可以隨意。”

陳平安微笑道“你好像忘了說,兩刻鐘結束後,咱倆到底怎麼算輸贏?”

青同說道“那就打得一方認輸為止?”

陳平安點頭道“當然可以。”

緩緩將那把斬勘抽刀出鞘,狹刀極長,光亮如水。

陳平安再攤開手掌,竟是直接攥住刀身,伸手一抹,在那鋒刃之上,如獲敕令,煥發出一種古怪至極的五彩顏色。

青同略微疑惑,這也行?準確說來,對方不算作弊。

陳平安並沒有用上修士手段,更像是一種臨時起意的鑄造,淬煉?

青同突然問道“真是那把斬勘?”

右手持刀的陳平安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左手再次拔刀出鞘,笑道“再猜。”

青同內心震動不已。

死死盯住那個雙手持刀的家夥。

青同嗅到了一股危險氣息。

青同再沒有絲毫小覷心思,竟是主動再起一個古老拳架。

一身磅礴拳意竟是如那修士現出法相,在青同四周,顯化出一幅奇異畫卷。

有人彈琵琶,隻有頭顱和四肢,而無軀乾。

一位無頭之人,雙手作吹笛狀。

隻剩下上半身的女子,正在撫琴,如被古琴攔腰斬斷。

有無臂者,身側懸有羯鼓,搖頭晃腦,作拍打羯鼓狀。

種種奇形怪狀,讓人匪夷所思。

而且最讓青同感到煩躁的,還是那把傳說中十二高位神靈之一持有的“行刑”,關於這把神兵,光是那句“有幸見此鋒刃者即是不幸”,就讓青同感到一種厭惡,還有恐懼。

如果說一把斬勘,隻是相對最為壓勝蛟龍之屬。

那麼這把已經消失萬年之久的“行刑”,現世之後,相信不管是純粹武夫,還是修道之人,誰都不願意親眼見到此刃。陳平安向前行走,雙手持刀,一把斬勘煥發出五彩顏色,而那把行刑,鋒刃一側,竟是漆黑一片,如開辟出一條太虛界線,尤其是刀尖處,拖拽出一條極其纖細的琉璃光線,竟是某種鋒刃割破光陰長河的恐怖景象,而那一襲鮮紅法袍,腳步不急不緩,笑嗬嗬道“與其等到挨了無數刀,這副仙蛻破碎,折損嚴重,消耗幾百年光陰都難以修複,等到了那個時候,青同前輩再取出趁手兵器與之抗衡,會不會太晚了點,丟的麵子豈不是更大?設身處地,換成是我,就不要講究什麼臉麵不臉麵的小事了,務實點

,當然是贏下這場切磋,才是當務之急。”

大地劇烈震顫,地底深處悶雷陣陣,已經不見陳平安身形,原先腳下出現一個大坑。

那隻剩頭顱和軀乾的彈琵琶者,一刀即碎。

無頭吹笛之人,連身軀帶長笛,刀光一閃,一並化作齏粉。

唯有上半身的撫琴女子,被斬勘穿透胸膛,一襲鮮紅法袍現出身形,伸出手臂,手持狹刀,將前者高高挑起在空中。

身形轉移與出刀速度,都實在是太快了。

陳平安就像躋身了一種境地,人隨拳走?

這本該是一種武學大忌。

青同已經退到城頭之上,俯瞰城外那個持刀者。

對方整個人像是在……無聲而笑。

那些異象隻是拳意凝聚而成的半真半假之物,並不會傷及青同體魄絲毫,但是視線中的那個家夥,第二次讓青同生出忌憚之心。

第一次,隻是行刑這把身外物而已。

這一次,卻是那個人。

一身氣勢太怪了。

不是那種一味的乖張,殘忍,暴虐。可要說是那種冰冷,死寂,純粹的無情,也不準確。

就像人性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

青同再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伸手一招,凝聚出一把類似斬馬刀的巨大兵刃,碧綠色,篆刻有層層疊疊的符籙,寶光流轉。

站在城頭之上的青同,雙手握刀,繞到身後,刀背貼後背,冷笑道“鋒刃無眼,若是不幸缺胳膊少腿,可彆怨天尤人,這是你自找的。”

陳平安手腕輕輕擰轉,將那撫琴女子的婀娜身形瞬間攪碎,仰起頭,看著那個白發老者,微笑道“告訴你一個道理,打架話多不高手。”遠處觀戰的青同陰神,原本一直頗為神態閒適,等到陳平安拔出行刑,就有點坐不住了,再等到陳平安出手,隻以斬勘就將陽神身外身逼退到城頭上,將手中那片金色落

葉隨手丟掉,轉頭問道“怎麼回事?!”

小陌雙手按住行山杖,“自己問啊。”

陰神與陽神本就心意相通,完全可以視為一人。

青同陰神歎了口氣,“這麼打下去,很難收場的。”

小陌有些訝異,怎麼感覺這尊陰神,有點不同尋常。

不過無所謂了,小陌的注意力,還是放在雙方重新返回城內的戰場。

急什麼,這才剛剛好戲開場。

其實小陌也不清楚公子對待這場問拳,到底是怎麼想的,具體又是如何打算的。

小陌隻知道一件事,公子還沒有真正給出殺手鐧,這就意味著這場架,還有的打。

因為陳平安曾經給小陌泄露過底細。自創拳法,隻有兩招,與劍術相通。

其中一拳,被陳平安取名為“片月”,是一極簡一至繁兩個極端中的後者。

第一次施展此拳,是在大驪京城內,收拾那撥差點釀成大禍的天之驕子。練氣士之所以最不願意招惹劍修,劍修的本命飛劍最麻煩的地方,還不單單是一劍破萬法的蠻橫無理,更在於飛劍傷人之後,遺留劍氣,會長久興風作浪,對人身小天地

產生一種持久的損傷和破壞。曹慈的拳招“曇花”,是如此,陳平安的“片月”更是如此,這一拳若是打在對手身上,拳意蔓延極快且隱蔽,就像在敵人的小天地山河內,出現無數道鬼畫符的榜書崖刻,

幾乎是不可逆的,留著就是大道遺患,受傷之人想要修繕,就隻能磨掉那些石刻,比如匠人隻能拿刀削平、或是拿錘頭打爛。

小陌瞥了眼那片被青同丟棄的梧桐落葉。

一葉一世界,是一幅類似走馬圖的畫卷,隻是不涉及光陰長河罷了。

不然青同要是能夠抽取那麼多的光陰流水,早就是十四境修士了。

桐葉洲的山上領袖,是南北對峙的桐葉宗、玉圭宗。

這就涉及到一樁很多年前的典故了,這兩個氣數綿長的宗字頭,不是憑空出現的,屬於應運而生。

按照公子的說法,那位曾經的小夫子,也就是如今的禮聖,曾經有過一些嘗試。最早是在大驪京城一座火神廟,遇到了封姨,因為那些以萬年土作為泥封的百花釀,被陳平安一眼看破玄妙,猜到了酒水是一種貢物,封姨“話趕話”,便率先提起了一個線頭,說到了三個進貢對象,主動聊到了那些與陽間幽明殊途的酆都鬼府六宮,還有那位權柄巨大的方柱山青君,手握地上洞天福地和所有地仙薄籍……總之這些都屬於禮

聖製定出的一些“嶄新”禮儀,後來陳平安就順藤摸瓜,私底下與先生多問了些內幕。與此同時,禮聖還曾親自請出三山九侯先生,按照陸沉泄露的天機,陳平安相信三山九侯先生當年立碑“太平寰宇斬癡頑”時代,正是為了配合禮聖,才願意重新出山,幫

助禮聖重訂天條,原本是專門用來針對天下鬼物。陳平安猜測,禮聖此舉若是成功,包羅萬象,估計就沒有後來的那場斬龍一役了。

但這都不是最誇張的地方,先生說的另外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驚世駭俗。

人間竟然曾經有機會誕生出人道之主!

這是一種極為涉險的舉措,等於是禮聖剝離出一份自身大道了。而且一旦成功,證明此舉行之有效,那麼儒家文廟的地位,都有可能不升反降,反而是順勢走下一個台階,就像後世的廟堂官員,輔佐有道之君,創建一個萬年未有的海

晏清平之世……之後陳平安更是在文廟功德林翻閱秘檔,果不其然,有個意外收獲,正是在那期間,其中有位中土神洲的得道君主,曾經將一片桐葉削為珪形,賜給自己的弟弟,這就是文廟功德林秘檔上所謂的“桐葉封弟”和“一葉封侯”,在桐葉洲那條名為汾瀆的大水之畔建國,當時大瀆主要支流有那澮河、漱江。如今大泉王朝的埋河,還有燐河,都隻

是當年不起眼的河段、支流之一。

可惜不管是什麼原因,禮聖終究未能做成此事。

城內之戰,幾乎毀掉了半座城池。

每一次鋒刃撞擊,都是一場火星四濺的滂沱大雨,雙方四周的建築,如被秋風掃落葉。

青同陰神臉色凝重,虧得自己那把精心鑄造的法刀,品秩極高,不然彆說對上那把行刑,就是斬勘,都要吃大虧。

小陌伸了個懶腰,問道“那個被我家公子尊稱為‘呂祖’的道士,是什麼來頭?”青同有些心不在焉,隨口答道“純陽真人,是一位真正的得道之士,家鄉在浩然天下,但是成名之地,卻是青冥天下,被譽為金丹第一。曾經遊曆過藕花福地,與老觀主

一見如故,雲窟福地的老蒿師倪元簪,還有後來的俞真意,一定程度上,都模仿了純陽真人。”

有一部署名純陽道人的古老棋譜,棋譜無名,流傳不廣。那個雲遊道人在棋譜序言有詩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故而被有識之士,按照許多傳世字帖的取名習慣,譽為《爛柯譜》,又有彆稱《出洞譜》。全譜九篇棋理,總計三十六棋局。便是那位純陽真人,當年遊曆藕花福地之後編撰的一部棋譜,道人離開福地時,老觀主對這個當年境界並不高的外鄉人,似乎頗為欣賞,親自將其禮送出境,桐葉洲中部

地界,也就是後來的大泉王朝騎鶴城,這才有了那場仙人騎鶴飛升的遺址。

就像那水溝紅葉,往往就與題詩有關。浩然不少詩詞,每當論及梧桐,經常與井有關。

比如那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還有類似去國行客遠,還山秋夢長。梧桐落進井,一葉飛銀河。

藕花福地的大門,其實就是一口水井。

關於這一點,當下置身戰場的陳平安,肯定是有切身感受的。

城內,一處戰場,塵土散儘。

白發老者,嘴角滲出血絲,尤其是整條握刀的胳膊,幾乎全部肌肉崩潰了,這尊青同的陽神身外身,看著那個從廢墟中站起的鮮紅男子,不由得感歎道“真不是人。”

這家夥如果不是因為合道緣故,失去了陰神和陽神身外身,不然三者加上雙刀,和那把懸停在城外長劍,那才叫一個棘手。

青同陰神有意無意瞥了眼那炷香。

小陌微笑道“這算不算風水輪流轉?”

青同轉移話題,“就沒想過去青冥天下找故友?”

小陌笑道“不著急。”

青同欲言又止。

小陌說道“我知道,直到現在,城內的你,還是有所藏掖,是要等兩刻鐘結束的那個瞬間。”

青同搖頭道“如果沒有一炷香的限製,就這麼拖下去,陳平安就算有那兩把刀,還是必輸無疑。”

小陌疑惑道“一炷香兩刻鐘,是誰的手筆?”

青同無可奈何。

在文廟允許的規矩之內,一些個涉及山河氣運的收益,青同的鎮妖樓與那地位超然的觀道觀,雙方形同坐地分贓。

而觀道觀隻“掐尖”,梧桐樹這邊,就吃點殘羹冷炙。

當年那場影響深遠的太平山動亂,一頭背劍老猿,殺掉大伏書院的君子鐘魁。

因為按照蠻荒軍帳的推演結果,鐘魁,被說成是相當於五個仙人境劍修。白猿得手後,它被一怒之下的老天君,立即縮地山河返回太平山,手持明月鏡追殺萬裡,白猿身受重創,最終逃到了一條破碎龍脈的彆宮之中,與那個太平山“年輕道士”彙合,然後就被老觀主輕鬆找到了蹤跡,在那座古稱汾瀆龍宮的一處避暑之地,老觀主意外現身,站在鎖龍台遺址上,腳下遺址,類似一種“家法伺候”,是早年大瀆龍宮

動用私刑的地方。

其中白猿被老道士隨手丟到了藕花福地中去,失去了所有靈智,不得不重新修行。

年輕道士隻因為“一言不合”,本就殘缺的魂魄悉數離體,皮囊癱軟在地。

前者從身軀中飄蕩而出,被老道士一把掐住了脖子,後者的下場與白猿如出一轍。

就真的隻是因為一句話而已,一個照理說很得體的稱呼罷了。

稱呼老觀主為前輩。

結果在老觀主這邊,就成了“你一個妖族,口口聲聲喊我前輩,自稱晚輩?罵我是老畜生不成?”

隻是這頭妖族的殘餘魂魄,約莫是一魂四魄,老觀主沒有一袖子打成將其灰燼,反而對其網開一麵,還故意留下了那頂芙蓉道冠,一並留在了鎖龍台上。

不過也沒有由著對方亂竄,以至於這頭大妖的魂魄,被拘押在了那頂道冠之中,牢牢釘死在了太平山牢獄遺址內的山根深處。

至今未能脫困。

老觀主還曾偷偷出手,以通天手段瞞天過海,等於為太平山聚攏“預留”了一部分山水氣運,不至於徹底流散。

不然之後那場戰事,太平山修士都死絕了,整座山頭,處處破碎不堪,就是個破敗篩子空竹籃,哪裡留得住半點流水。桐葉洲不堪一擊,頃刻間便山河陸沉,很快就被妖族大軍占據,大概是文海周密對老觀主的一種示好,並未去動那頂道冠,也沒有將太平山遺址開辟為一處山水渡口,隻

是論功行賞,對那頭隱藏在浩然多年的妖族修士,對其餘魂魄所在的那具真身,額外有所補償,因禍得福,如今在蠻荒天下也算雄踞一方的大妖了。

其實這就是那把明月鏡徹底破碎之後,太平山遺址地界,為何還能擁有一份縈繞不去的殘餘道韻。

這才有了之後小龍湫在內的幾股本土勢力,會來覬覦太平山這塊雞肋。

老觀主在那鎖龍台之上,某些言語,更是“大逆不道”,聽得青同道心震顫,偏偏又無法不聽,想要當聾子都做不到。

明擺著是被那個臭牛鼻子老道給強行拉上了一條賊船。

期間老觀主對那個晚輩說了句類似蓋棺定論的言語。

不敢殺陳平安,就等於錯過了一樁天大機緣。

因為要是殺了此人,於蠻荒天下有大功德。老觀主也可以順勢將“陳平安”收入道觀,將蒲團的位置抬升極多。

這個臭牛鼻子老道所謂的蒲團,當然就是整座觀道觀了,也就是一座與蓮花洞天接壤的藕花福地。

至於陳清都為何借給陳平安那把佩劍,老觀主當時就給出了一部分真相。

“為的就是將某些因果轉嫁到陳平安的肩上。”

年少時就背一把劍氣長,從倒懸山返回浩然天下,背劍遊曆桐葉洲。

桐葉洲有座鎮妖樓,進入藕花福地。

年輕隱官,承載大妖真名。

合道半座劍氣長城。

一人守城,僥幸不死,重見天日。

時也命也?時耶命耶。一飲一啄,莫非天定?

小陌瞥了眼那炷香,伸手抓住行山杖,緩緩站起身。

一炷香即將燒完。

青同問道“你該不會是?”

剛剛鬆了口氣,因為勝負已成定局了,隻是等到小陌起身,青同陰神又不得不心弦緊繃。

該不會是想要壞規矩選擇出手?

小陌笑道“你想岔了。”

戰場早已轉移到城外,雙方各自更換一口純粹真氣。

正好隔著那座一峰獨高的大嶽,雙方分彆位於山前山後。與小陌遊曆了不少地方,陳平安除了反複演練那種劍光遁術,在這之外,在仙都山的那處洞天道場內閉關,更多是像個貨真價實的修道之人,的的確確在認真修行。至於

習武練拳一事,有,而且外人聽上去,會覺得很簡單,但是做起來,無異於登天之難。

半拳。

反反複複,隻練半拳。

卻始終不得其法,甚至可以說是不得其門而入,既然連形似都不成,更何談神似?

而這半拳,恰好就嵌在陳平安的人身山河之中。

是一位十一境武夫的半拳。

一襲鮮紅法袍收刀入鞘,開始不斷後掠,等到與那座高山足足拉開數百裡距離,才開始向前狂奔。

倏忽間陳平安身形憑空消失。

為了遞出此拳,在前奔途中,身形消散之前,陳平安甚至不得不迅速摘下兩把狹刀,將它們隨手丟開。

小陌稍稍抓緊手中那根綠竹杖,眯眼站定。

青同陰神鬢角發絲肆意飄拂,神色慌張,喃喃自語,嗓音細若蚊蠅。

不遠處的滿地金黃落葉,開始朝同一側飄散而去。大山之後,那位一身拳意同樣攀至巔峰的白發老者,猛然間睜大眼睛,因為眼前已經無山。



最新小说: 太極神功張三豐 我,與妖為伴 三國之西涼鄙夫 命啟天元 劍宗狂魔 鳳起田園 帶著空間,躺平青石灣 七公主竟然敢狂撩高冷的閣主大人 天龍魂傳 永夜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