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嗒!--嗒!嗒!”
第二天清晨,蕭逸酒醒之後,帶著典韋、曹性以及五百親兵,縱馬直奔鄴城而去,一則與文武重臣相聚,商議奪取幽州之事;二則獻上袁尚的人頭,以及兩顆黃金大印,也好立功領賞!
彆人立功領賞,都是快馬加鞭的,蕭逸恰恰相反,信馬由韁、徐徐而行,從渤海郡到鄴城六百裡,還是一馬平川的官道,他竟然走了整整十天,也算創下最慢行軍記錄了!
事出反常,必有原因,一顆人頭、兩顆金印,在彆人手中是升官發財的寶貝,對蕭逸卻是燙手山芋,扔了不是,拿著也不是!
曹操對天盟誓:‘有生擒袁尚者,即為冀州之主’,後來形勢有變,再次發布命令:‘追殺袁尚,不論生死,而賞賜不變!’
萬萬沒有想到,這條漏網的大魚,竟然落在蕭逸手中,也算是天意弄人吧,問題是,曹丞相的賞賜不好領的呢?
冀州沃野千裡、戶籍百萬,乃是天下第一大州,得之可以稱王稱霸,若是落入蕭逸的手上,更是如虎添翼一般,足以撼動整個天下了!
蕭逸因為能力太強、功勞也太大了,一直受到曹操的猜忌,如果坐上冀州牧,擁有了更強的實力,猜忌就要變成疑慮了--君若疑臣,則臣必死!
就算曹操心有顧慮,不敢殺掉第一功臣,也會處處加以防範,慢慢的削掉兵權,最後把蕭逸軟禁起來,那樣可就不好玩了,除非獨樹一幟、割據稱雄,才能保住手中權利!
蕭逸反複考慮過,此時與曹操決裂的話,代價太過慘重了,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行此下策,可是不決裂的話,眼前的難關如何過呢?
有人說了,推掉冀州牧職位,不就平安無事了嗎,答案是:君之所賜,臣不得辭,那裡推脫的掉呀?
曹操對天盟誓的,生擒、誅殺袁尚者,即是冀州之主,如果蕭逸推辭的話,丞相豈不是食言了嗎?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大漢丞相大人,更是一口吐沫一個釘,如果賞賜沒有兌現,勢必影響個人威望,以後如何號令三軍?如何治理天下萬民?
因此上,曹操再是不願意,也得咬著牙兌現承諾,加封蕭逸為冀州牧,然後嗎……一腔怒火,三尺寶劍!
“太平本是將軍造,將軍不得享太平,白起坑兵四十萬,落得橫劍自刎亡,韓信功勳世無雙,未央宮中把命喪,為人臣子者,真是進退不得,若無良策,唯有自汙?”
蕭逸苦思良久,要想平安無事,唯有設計自汙了,就像開國丞相-蕭何,因為功勞太大了,隻好貪贓枉法、敗壞名聲,才從劉邦手中逃得一條性命!
臣子有貪心,也就無野心,君王才會放心,不過嗎,蕭逸光貪汙一些錢財,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必須犯一個大錯誤,才能功過相抵!
“貪汙軍餉、賣官鬻爵……罪名有點小了,爛醉如泥、貽誤軍機……似乎還不夠分量,實在不行的話,臭揍曹丕、曹植一頓,姐夫打小舅子,也不是啥大罪過呀?”
蕭逸冥思苦想,如何給自己弄一個罪名,可惜沒一個夠分量的,總不能騷擾百姓、強搶民女吧?
以蕭逸的身份地位,隻要勾勾手指頭,有的是美女自薦枕席,睡完還不用負責任,何必去強搶呢,恐怕是爭先恐後了!
“實在不行的話,隻好殺一個人人厭惡,又有一定名望的人……問題是,這樣的人也不好找呀?”
一路冥思苦想,一路搖頭歎氣,蕭逸幾乎要絕望了,直到他策馬進鄴城,終於見到一個大救星--許攸!
…………………………………………………………………………
“夏侯將軍下馬說話,汝可知打敗百萬袁軍,誰的功勞最大嗎?”
“程軍師運籌帷幄,倒也有些本領,可敢與我比功勞嗎?”
“鬼才算什麼東西,曹營第一謀士之位,理應歸老夫才是!”
………………………………
攻克鄴城之後,許攸可是抖起來了,猶如衣錦還鄉一般,每天遊走門閥府邸,利用吹牛、威脅得辦法,勒索了大量的財物!
弄一點錢財也就罷了,他還以第一功臣自居,傲視曹營文武重臣,整天的擺臭架子,夏侯惇、夏侯淵、程昱、郭嘉……全不被他放在眼裡,而且言語刻薄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