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紀善斷大事,而且頗有魄力,隻要能贏取全局勝利,不惜把自己當成一枚棋子,毫不猶豫的舍給敵人!
彌衡口若懸河,即能把死人說活了,也能把活人罵死了,上陣罵戰無往不勝,製造謠言也是一把好手!
郭奕一肚子壞水,什麼事交給他來辦,絕對的讓人放心,因此四處奔波,忙的團團亂轉!
“參加大司馬大人--傳喚我等,有何吩咐?”
“諸位隨我進書房,有軍國大事商議,典韋守住門口,任何人不準靠近!”
“諾!”
眾人走進書房中,分彆落座之後,蕭逸把‘出兵南下、劍指荊州’之事,詳細的說了一遍,書房中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了!
征討荊州之戰,關係到天下大勢、曹營集團的興衰,對於無愁侯府的未來,也有巨大的影響呢,必須慎重決策呀!
“巴蛇吞象之後,尚且三年不食,慢慢的消化獵物,曹丞相平定河北、遼東不過兩年,地方尚未安寧,人心也未依附,現在就大舉出兵南下,未免操之過急了吧?
何不多修養幾年,待到兵強馬壯、錢糧不缺,後方完全穩固後,再出兵南下討伐呢,屆時以中原的雄厚實力,足以碾壓四鎮諸侯了!”
逢紀出身河北,最為了解情況了,雖說曹軍通過官渡、北伐兩次大戰,消滅了龐大的袁氏集團,可袁家統治河北多年,影響力並未徹底消失!
不少袁軍殘兵敗將,散落在山野之中,他們占山為王、落草為寇,不斷的騷擾百姓們,地方官府四處追剿,弄的是疲憊不堪,還有黃巾賊的餘孽,也從沒有消停過!
曹軍大舉南下,消耗必然巨大,就要征兵、征糧、征稅……河北剛經曆大戰,百姓們凋敝不堪,一旦因此激起了民變,後果不堪設想呢!
當初袁氏集團滅亡,就因為急功近利了,在時機沒成熟情下,冒然發起了官渡之戰,以至於元氣大傷,以曹操的聰明智慧,為何走死敵的老路呢?
“曹丞相年事已高,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留給子孫穩固的江山,這才聰明人做糊塗事,急於大舉出兵南下!
可惜天下之事,往往欲速而不達,南方幾鎮諸侯:劉表、劉璋皆是守戶之犬,早晚會丟了基業的,可是劉備、孫權卻有英雄之氣,萬萬不可小覷了,曹丞相不小心應對,恐怕要吃大虧呢,大司馬也要謹慎了,須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呀!”
賈詡除了用計毒辣,看人、看事也極為精準,把南征內幕分析的一清二楚,還做出了大膽的預測!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確不得不防呀,敢問先生一句,此番大軍南征荊州,我是否應該隨行,又該如何處事?”
對於隨軍南下之事,蕭逸很是猶豫的,就怕曆史重演、曹軍大敗而回,自己也會損兵折將,都是跟隨多年的好弟兄,豈能看著他們送死呢?
再往深一步想,曹操急於出兵南下,未嘗沒有借諸侯之手,削弱蕭逸實力的目的,讓雙方浴血廝殺、拚個兩敗俱傷,曹家才好漁翁得利!
“哈哈!-大司馬若不隨軍南下,丞相大人豈能安心,恐怕要一日三問事了,不過嗎,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隻要大司馬應對得當,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曹丞相不顧後方未穩,就大舉出兵南下,先是失了天時;以數十萬北方健兒,前往溫濕潮熱之地,與強敵在水上交鋒,又失了地利,要想克敵製勝,唯有依靠人和!
郭奉孝隕落征途,荀彧、荀攸先後自儘,程昱已經年老、又私心太重了,不是直言敢諫之臣,至於其他的文武官員嗎,也沒有獨當一麵之才!
故而南征之戰,不管曹丞相願不願意,都要倚重於大司馬,趁著這個好機會,大司馬何不謀些好處呢,官職、爵位、地盤、兵馬……以前您想要而不敢要的,此時儘快去要好了,一定會稱心滿意的!
如果說蕭逸現在的野心、還是一簇小火苗,賈詡就是小陰扇子,不斷的來回扇風,讓火苗越來越大,最後成為熊熊烈焰,燃遍天下九州!
“我一直想要的,又不敢要的東西……”蕭逸目光轉動、反複權衡,終於想到了一樣--開府治事!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