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將領們拔出寶劍、堅決支持出兵決定,一方麵:不少人是孫策舊部,有提拔知遇之恩,為了給舊主公報仇,大家自然在所不惜了!
另一方麵,軍隊之中的規矩,就是看個人能力、威望,與文武雙全,戰功顯赫的周瑜相比,孫權沒有像樣的功績,自然也就難以服眾了!
彆說擅自出兵了,就是周瑜起兵造反,大部分人也會跟隨的,這是在戰場之上,一刀一槍拚出的交情,割頭換命,深厚無比!
既然決定出兵,下一步就是排兵布陣,此一戰以弱敵強,必須謹慎、多謀、勇猛、齊心……才有獲勝的可能!
一副巨型地圖抬了上來,上麵有江東、淮南、徐州、豫州、荊州、益州的地理形勢、險要關隘,這是周瑜花費無數人力、財力,用了三年多時間,才精準描繪出來的,也是他統一戰略的體現:
先以江東為根本,北取淮南諸郡,建立一條堅固的江淮防線,而後西取荊州、益州,割據長江以南土地,與曹家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一旦時機成熟了,就從淮南、荊州、漢中同時出兵,三路北伐中原,消滅曹氏政權,完成天下統一大任!
這是多年以前,孫策、周瑜用了無數個夜晚,苦心構思的大戰略,沒想剛走出第一步,孫策就中途隕落了,剩下的路艱難無比,周瑜一個人走的下去嗎?
與此同時,侍從們在巨型地圖上,標準各方勢力情況,以及兵力部署,曹軍最強、江東次之、劉備最弱了……還有無數的情報,也紛紛的傳遞過來:
建安九年,十月初四,曹孟德進入襄陽城,擺酒設宴、犒賞士卒,而後清點戶籍名冊、府庫數目,自己兼領荊州牧!
十月初五,曹操接見襄陽的官員、門閥、名士,以好言安撫其心,並減免百姓一年賦稅,又加封劉琮為琅琊太守,即日啟程北上,而後下落不明……
十月初六,聽聞劉表已死、劉備逃竄,襄陽城落入曹軍手中,堅守章陵郡的大將-文聘,升起白旗,開城降曹,其餘各處城池,也紛紛選擇歸順了,至此南郡、南陽郡、襄陽郡、章陵郡儘入曹軍手中!
………………………………
“曹賊拿下了北部四郡,必然要揮師南下,合圍、全殲劉備的人馬,而後拿下江陵城,圖謀南部桂陽、長沙、零陵、武陵四郡了!
現在關鍵的,就是長阪坡大戰,如果劉備衝過去了-從此困龍升天,如果衝不過去嗎-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想從鬼麵蕭郎手中逃脫,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呀!”
周瑜目光如電,緊緊盯著長阪坡,孫、劉已經結成同盟,如今盟友有了困難,自己應該伸手拉上一把,不過嗎,也要講究一個策略才行!
江東八萬人馬,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可與四十幾萬曹軍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這點兵力投入長阪坡、江陵城戰場上,非但救不出劉備來,自己也會搭進去的!
不過嗎,曹軍的實力雖強,卻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全軍儘數南下,後方有一點空虛了,周瑜的目光移動,落在了一個地方--丹江口!
丹江口位於漢水中、上遊,水網遍布、航運便利,碼頭遍地皆是,曹軍南下之後,糧草大都囤積於此,利用船隊不斷供應前方,乃是幾十萬人馬的生命線!
曹操慣於劫人糧草,對於自己的後方,自然是格外重視了,沿著漢水中下遊,安排了無數的烽火台,一旦發現了敵情,就會點燃狼煙報警的!
另外嗎,劉備軍也好、江東軍也罷,要想到達丹江口,必須經過襄陽城,逆漢水而上才能呢,襄陽城內駐有重兵,誰人能飛躍過去?
“魯肅、呂蒙、丁奉、徐盛聽令,汝等領一半兵馬、船隻,沿江水逆流而上,前往三江口駐紮,修築水、陸兩座大營,深溝高壘、多積糧草,厄守要害之地域,使得曹軍不敢東進!
其餘大小將士,隨我一同前往丹江口,偷襲曹軍的大後方,儘數焚其淄重,數十萬人馬無糧,也就不戰自敗了!”
“諾!”
周瑜沉思片刻,做出了偷襲後方的決定,至於長阪坡戰場上,就讓曹、劉兩軍以死相拚,最好來個兩敗俱傷!
這個計劃堪稱精妙,事成可逆轉乾坤,唯一讓人鬱悶的是,此計自己想到了,孔明也想到了,彆人會不會也想到呢?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