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龐統不愧是鳳雛,謀略、手段、口才皆有過人之處,有他來製約蕭逸,自己可就放心多了!
憂的是,如今大戰在即,兩位重要輔臣之間,卻發生了劇烈衝突,這對後麵的戰事,必然產生不利影響!
更加為難的是,兩人陳述的戰術,各有道理、各有優點,又似乎都摻雜私心,讓人很難抉擇出,究竟誰優誰劣?
憑心而論,還是蕭逸‘先劉後孫’的戰術,更符合眼前戰局,曹操心急不假,頭腦一點也不糊塗,知道自己的軍隊都是‘旱鴨子’,冒然與水上蛟龍爭鋒,絕沒有好果子吃的!
可是從長遠考慮,自己要扶持龐統,製約蕭逸的權力,才能保證曹家江山安穩,這就必須力挺龐統,讓他有機會建功立業,樹立起個人威望!
否則的話,沒有足夠戰功匹配,龐統就是才華橫溢,也無法坐上高位,更彆提製約蕭逸了,可是先打江東軍,又著實沒有必勝把握!
因此上,曹操反複考慮,采取了折中之策,主力人馬留在烏林,與江對麵的周瑜決戰,另派出一支人馬,去進攻劉備的軍隊!
至於統軍人選,肯定不能是蕭逸了,而是派了夏侯惇、夏侯淵、統領著八萬人馬,攻打江夏郡治所--西陵城!
擔心他們鬥不過孔明、徐庶,又派了謀士劉曄隨行,也不求速戰速決,隻要利用雙倍兵力,牽製住劉備集團就行了,孫、劉無法合兵一處,就是最好的局麵了!
“孫權雖是江東之主,然而六郡精兵猛將、大小戰船,皆在周瑜掌握之中,稱的上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丞相大人何不派使者,過江去麵見周公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帶領八萬人馬,過江來歸順丞相大人,如此不費一兵一卒,江東六郡唾手可得!”
眼看自己占了上風,龐統又獻上一計-誘降敵帥,而後看著對麵蕭逸,目光中隱現嘲諷之意--套上繩索的貪狼,不如一條看門犬!
“周公瑾文武雙全、名震江東,乃是難得的良將,若肯歸順於老夫,必以國士之禮相待,保其榮華富貴,封妻蔭子!”
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江東六郡,曹操自然感興趣了,親自提筆在手,寫了一封誠意十足的書信,為了讓周瑜歸順,還開列了四項條件:
其一,加封周瑜為揚州牧、廬江鄉侯,食邑一萬五千戶,子孫世襲,與國同休!
其二,曹操把自己的幼女-曹萍,許配給周瑜的長子-周循,雙方結為秦晉之好、兒女親家!
其三,凡是歸順的江東將領,仍統領本部人馬,加官進爵一級,不願為官者,可以領取大量財物,安心回家歸隱!
其四,曹軍占領江東之後,不殺一人、不搶一物,並善待孫氏族人,讓他們衣食無憂,對於孫策的墳墓,也會四時祭祀!
可以說,為了成功招降周瑜,曹操不但下了本錢,而且用了大心思,公事、私誼、聲譽……考慮的麵麵俱到,就算一個鐵石心腸之人,也該動心了吧?
書信寫好之後,加蓋大漢丞相金印,還需要一名使者、辦好這份差事呢,曹操略加考慮,立刻派人傳喚蔣乾:
一則,蔣乾、周瑜同為廬江人,既有同鄉之情,又有同窗之誼,說起話來比較方便!
二則,蔣乾口才極佳,多次出訪各地,遊說四方諸侯,是一命乾練的使者,其他人難以相比!
對於招降之事,蕭逸一言不發,隻是淡淡冷笑,如果周瑜會歸降,那就是太陽從北麵出來了,曹操的這番做為、恐怕要自取其辱了!
可是聽到使者人選,目光卻轉動起來,偷偷的召喚了典韋,讓他立刻去轉告蔣乾,這個差事絕不能接,否則有殺身之禍!
“啟稟丞相大人,子翼先生聞訊之後,急於前來中軍大帳,不小心落馬摔斷一條腿,抬到後營醫治去了!”
“既然如此,讓子翼安心修養,另派彆人過江遊說吧!”
片刻之後,有親兵前來回稟,蔣乾突然墜馬負傷,彆說過江做說客,現在連路也走不了!
無奈之下,曹操隻好另派使者,攜帶著書信、厚禮,乘坐一艘快船過江,去遊說周瑜去了……麵對如此誘惑,周瑜又作何選擇呢?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