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的文武官員、門閥家主、豪強名士之類,見到無愁侯府的隊伍,全都得乖乖的讓路,有的還要走過來,躬身行禮問安呢!
“嗚!--嗚!嗚”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對麵的和尚們非常霸道,一邊猛吹鼓號、一邊高唱佛音,顯然是開路回避的意思……
蕭逸端坐車內,正考慮軍國大事呢(頭等大事就是缺錢),掀開車簾門一角、窺視外麵的情況,立刻認出大象背上的,正是天頤寺主持--神光和尚!
天頤寺的老主持--一休禪師,在數年之前圓寂了,由他的兩大嫡傳弟子之一--神光和尚接位,至於另一位弟子無心,還在大草原上傳法呢!
與性格溫和、行事低調的老和尚不同,這位新主持-神光和尚,可是一個很活躍的人,不但講經說法、經常組織大規模法會,還遊走於權貴府邸,與文武官員頗有交際。
大軍凱旋歸來之後,舉行過幾次法會,超度陣亡將士的英靈,蕭逸見過神光和尚幾次,對方都是點頭哈腰、一副拚命討好的樣子。
沒想今日迎麵相遇,和尚們竟然敢占道路,更加沒想到的是,短短十幾年時間,佛教如此的興旺了,大有挑釁政權的味道?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有‘身毒’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到洛陽,漢明帝躬親迎奉,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取名為‘白馬寺’,至此佛教正式傳入中土。
佛教轉世輪回,今生受苦受難,來世得享福報的教義,可以麻痹貧民百姓、甘願接受壓迫,因此深受統治者歡迎,佛教得以紮根下來,進而蓬勃發展……
尤其黃巾之亂以後,本土道教一蹶不振,而諸侯爭霸、殺伐不斷,加上各種自然災害,百姓們苦不堪言,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隻好寄托於神佛護佑,佛教趁機迅速做大。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平民百姓,紛紛跪倒在佛祖麵前,捐獻出大量的財富,至於拋棄紅塵,出家為僧、為尼的更是眾多了。
有人做過統計,僅是許昌城內外,就有大型寺廟五座、中小寺廟一百多座,僧尼共計六七千人呢,還擁有良田二十餘萬畝,各種商鋪三四百家,其餘寺產難以估算!
更加重要的是,出於對神佛的尊敬,寺廟名下的田產、商鋪是不用交稅的,因此一些地主、商人投機取巧,紛紛的選擇寺廟投靠,以此來逃避稅賦……
洛陽、長安、鄴城、臨淄、壽春……各處大城巨邑,人口密集之處,同樣有大量的寺廟,在冊僧尼約有四五萬人,信徒人數超過了百萬,堪稱一個龐然大物了!
“活佛出行,凡人退讓!”
“與佛爭路,必遭孽報!”
………………
堂堂大司馬出行,自然不會讓路了,雙方正僵持不下呢,對麵走出幾十名身材高大、手持镔鐵禪杖的和尚,一邊高念佛號,一邊擁擠車馬,竟然要強行驅趕……
無愁侯府威震天下,何時受過這種欺負,十幾名護衛握住兵刃,就準備砍了這些光頭,學子們也簇擁過來,把烏篷車團團圍住了。
“收斂怒火,誰也不準動手,讓他們先過去好了,佛家說的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呀?”
隨著車內一聲命令,護衛、學子們瞬間停下了,任由和尚們推聳著,把車輛趕到了路邊,卻沒人出手反抗,一個個隻是怒目而視!
接下來,佛家隊伍吹吹打打,恥高氣昂的過去了,蕭逸一直沒露麵,隻是冷笑不止,自己正為錢財發愁,沒想就有‘肥豬’拱門呀!
神光和尚坐在大象背上,對爭路的事看的清楚,卻沒有往心裡去,自己遊走權貴府邸,對文武官員的官職、標誌一清二楚!
如果是頂級權貴,比如曹姓、夏侯姓、程姓……的車隊,自己早就讓開道路了,沒準還會走下法台,上前問候行禮呢!
因為神光和尚明白,宗教力量要想發展,離不開權貴們的支持,起碼數十年之內,中土是政權高於神權的,不過隨著佛家信徒增多,這種情況會逐漸反轉的,那個時候嗎……自己就是真的活佛了!
迎麵相遇的車隊嗎,既沒有旌旗開路,也沒有鐵騎護衛,就連族徽標誌也沒有,車輛也非常的簡樸,裡麵坐著的人嗎,不是芝麻小官、就是個土財主!
許昌乃大漢都城,達官顯貴不計其數,那真是將軍多如狗、太守滿地走……一個芝麻小官太不起眼了,也不用放在眼裡,因此和尚們如此霸道,直接把對方驅趕一旁!
不過隊伍交錯之間,神光和尚發現一點問題,對方車隊的後麵,竟然跟著幾十名青年人,一個個精神抖擻、器宇軒昂,似乎隻有學府子弟,才有這般的神采呢!
爭鳴學府,天下聞名,裡麵出來的學子們,一個個都是頂尖人才,多少權貴不惜重金招募,想要把他們收為己用,又有多少豪商大賈,想把女兒送給他們做妻妾。
可學府子弟畢業之後,或者加入學子軍,或是走入仕途為官,或是自己開創事業,能被權貴招募到的,那是少之又少呢!
一般的權貴家族嗎,能招募一兩個學府子弟,那就是燒了高香了,如程尚書、毛仆射、滿將軍手下,也不過四五個學子,還是托了關係弄來的!
可那輛烏篷車後麵,起碼跟著五六十位學子,而且都畢恭畢敬的,車內坐的該是何人,竟有這般的本領呢?
神光和尚苦苦思索,突然間想到一個人,一個權傾天下、與學府淵源極深的人,一個常年出征在外、很少回許昌城的人,也是一個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來人呀,派幾個沙彌跟著那輛車,看看對方什麼來路,弄清楚了立刻回稟本座!”
“如來佛祖保佑,車內坐的千萬彆是那個人,否則我佛門危矣!”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