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壯哉!--出征!”
“諾!”
……………………………………………………
且說劉備大軍出征,沿著長江逆流而上,曉行夜宿,饑餐渴飲,一路過秭歸、建平、巫峽……第四天,就進入了巴西郡境內!
劉璋早就派人等待了,獻上大量的軍械、糧草,以供劉備軍作戰之用,還有地方文官、守將、向導數十人,前來恭迎大駕了。
劉備正要收攏人心,當即在樓船甲板上設宴,請一眾巴蜀官員飲酒,其間指點江山、談笑風生,頗顯英雄豪傑之氣,讓一眾人甚為之折服呢!
正在飲酒之間,突見長江北岸矗立一座城池,在夕陽的照耀下,晚霞如錦、彩雲繚繞,頗有仙山瓊閣之美,更有一陣陣的白煙從城內升起……
“敢問諸位,此城何名呀,景色如此壯觀?”
“啟稟劉皇叔:此乃白帝城,前漢末年之時,公孫述在此築城割據、自立為王,後被光武帝派兵平定……”
“白帝城……晦氣!”
眼見日落黃昏,城內景色又美,劉備本想駐紮於此,好好的休息一夜呢,可聽了巴郡官員的回答,瞬間就打消了念頭,心情隨之低落下去了,還想起一段傳說:
在華夏曆史上,素有五方上帝之說,也叫‘五方天帝’:東方青帝-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氏,北方黑帝-顓頊氏,世受供奉,煙火不斷
自家祖上劉邦本是泗水亭長,押送一批勞工去修秦始皇陵,在途中多有逃亡,按秦法監督者皆斬,劉邦眼見沒活路了,乾脆聚眾人痛飲一番,釋放了所有勞工!
一部分人見劉邦豪邁,願意追隨其左右,準定上芒碭山落草,那知途中遇到一條白色大蛇,人人畏懼不敢上前,劉邦卻仗著醉意,拔劍斬了白蛇,而後自稱‘沛公’,加入到了反秦的起義洪流中……
據說斬蛇之後,有路人見一老婦伏地哭泣,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人殺吾子,故哭之!”
路人又問:“你的兒子被誰殺了?”
老婦回答:”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而後消失不見了!
………………………………
又過了幾天,劉邦夢到了那條白蛇,竟然口吐人言道:“我乃白帝之子,焉遊四海,誅秦平分天下,未想命喪你的劍下,赤帝子何時還命呢?”
劉邦乃是無賴出身,於是隨口推說:“這裡高山陡嶺的,我那有命還你呢,到了平地再還命罷!
白蛇又說:“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鬨你的中間……這筆債早晚得還!”
兩百多年以後,皇位傳到了漢平帝(平地),王莽橫空出世,鴆殺平帝、篡漢自立,相傳他就是白帝之子,也就是白蛇來索債了!
赤帝子、白帝子之說,自然是劉邦編造出來的,用來籠絡人心、抬高身價的了,否則一個泗水亭長,如何稱王稱帝呢?
就跟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時,派人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是一個道理,都是玩了幾千年的老把戲,偏偏國人就相信這個--天命!
大漢王朝建立之後,赤帝子、斬白蛇的事更是大說特說,結果四百多年下來,已經是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劉姓宗族子弟,堅信自己是赤帝的後代,身上流著高貴的血液!
同樣的,他們對白帝也很忌諱,生怕祖先留下的仇恨,那天報應到自己的頭上,因此漢室宗親祭祀神靈,五帝之中以赤帝為首,而不叩拜白帝!
劉備此番出兵,一心想相仿高祖皇帝,先得巴蜀、再占關中,而後揮師東向以爭天下,成就一番帝王大業,而自古欲成大業者,必須有一點吉兆才行!
因此一路行過來,劉備沒事就四處溜達,眼睛睜的大大的,就盼著竄出一條白蛇來,也讓自己拔劍斬了,必能振奮人心,鼓舞鬥誌……
沒想到白蛇沒碰到,卻來到了白帝城,前者是大大吉兆,後者恐怕就未必了,劉備再有本領,還能劍斬白帝不成,被克製死死的還差不多少,因此心中非常的厭惡!
“啟稟劉皇叔,天色已經晚了,是否在白帝城靠岸休息,明日再繼續啟程?”
“不了,救兵猶如救火,傳令繼續前進,過了白帝城再行休息!”
“諾!”
劉備城府極深,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繼續與眾人飲酒暢談,同時暗下決心,“自己這一輩子嗎,絕不生進白帝城!”
不生進,進則死!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