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返鄉的學子很少,非常受諸侯們的重視,破格提拔、委以重任,這些學子也往往有驚人之舉,不禁讓世人歎息,爭鳴學府育才之能,天下書院無有匹敵者,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了。
與此同時,孫乾翻出一本巴郡官員名冊,雙手遞給了劉備,上麵有這位青年縣令的履曆:
聶鵬,字萬裡,巴郡南川縣人氏,靈帝-光和五年出生(今年二十六歲),寒門子弟,幼年父母具喪於戰亂,由叔父扶養長大,並有一弟一妹!
此子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為鄉野老儒所欣賞,準其私塾堂下聽講,十六歲以文才名動鄉裡,被稱為數十年難遇之奇才,因出身門第太低,無法舉為孝廉!
二十歲之時,聶鵬前往中原一帶遊學,憑著良好的基礎,順利考入了爭鳴學府,兼修儒、法、陰陽三學,曆時四年時間,完成了所有學業,以優等生資格畢業!
而後拒絕了朝廷的招攬,毅然返回了家鄉巴郡,一邊侍奉叔父、養育弟妹,一邊遊走益州各地,遍訪名人高士,以才氣名震巴蜀各地,終於得到了高層注意,授予長壽縣令官職!
在職兩年期間,安撫流民數千人,開墾荒田十餘萬畝,還修建道路、組織商隊……清廉、能乾之名人儘皆知,卻一直未能升遷官職!
……………………………………
“如此俊傑之士,擔任區區縣令之職,猶如千裡馬臥於槽中,未免太過可惜了!
若是萬裡不棄,可來本皇叔帳下,暫任主簿一職,輔助公佑先生、處理巴郡大小民事?”
凡是英明之主,必收攏人才以為羽翼,如此才能成就大事,聶鵬履曆清白、人品厚重,劉備頓起愛才之心,想要招攬到自己麾下。
一則,聶鵬就是巴郡人氏,又精明強乾的,有他幫著處理地方事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軍需壓力大為緩解!
二則,也是給巴蜀官員們看看,劉皇叔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可以起到拉攏人心的作用,吸引更多人才來投奔麾下。
“多謝劉皇叔賞識,長壽縣令雖小,亦是國家之器,有牧民守土之責,未得州牧大人命令,下官不敢擅離職守,以虧人臣之節!”
出乎意料的,麵對一步登天的機會,聶鵬竟然直言謝絕了,而且在交談過程中,他始終自稱下官,而不是屬下!
不像堂下那些官員,剛一見到劉備的麵,就口呼主公大人,行五體投地大禮,至於原來的主公劉璋,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有道理!有道理!--官職乃國家重器,豈能私下授予呢,本皇叔整日忙於軍國大事,以至於頭昏眼花,把這一點給疏漏了!
這樣吧,汝仍以長壽縣令身份,幫助公佑先生處理政務,為大軍籌措糧草淄重、車輛馬匹,本皇叔會送書於劉季玉處,說明其中詳情,都是為國家效力,萬裡就不要退避了……來,飲酒!”
“諾,謹遵皇叔大人之令!”
劉備非但沒生氣,反而更加高興了,兩隻大耳朵來回煽動,人才固然難得,忠臣更加稀少,二者合一,可遇而不可求也!
聶鵬就是個人才,因為出身寒門,隻做了小小的縣令,在巴蜀集團屬於被壓迫者,可他絲毫沒有怨言,仍堅認劉璋為主公!
一個懷戀舊主之人,對新主也會效忠的,劉備自然高看一眼,想要收為己用,未來不在馬良、馬謖之下!
聶鵬也不是死板之人,略加思索之後,愉快的接受了任命,而後落座旁邊,飲酒敘話!
酒席宴上,劉備詢問了巴蜀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那裡是產糧區域,那裡有豐富礦藏,就像一個地主老財,在清點自己家的東西!
聶鵬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在介紹巴蜀情況之時,還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其中頗有精妙之處,聽的劉備眉開眼笑,龐統、孫乾等人也頻頻點頭,認為主公又得一大才!
一直到黃昏時分,聶鵬才告辭離去,劉備親自送到了堂下,見其隻有一匹毛驢騎乘、兩名小廝隨從,稱讚為官清廉,生活樸素之後!
從自己的倚仗隊中,挑選了一匹寶馬相贈,並命衛兵二十名,護送聶鵬返回住處,可謂是榮寵無比了,目的自然是拉攏人心!
而這一番舉動嗎,等候堂下的巴郡官員們,可是看的一清二楚,有幾個機靈的家夥,很快就尾隨過去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