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文韜武略,郝昭、文聘遠不是孔明、魯肅的對手,野外對陣必敗無疑,可攻城戰就不一樣了,沒有什麼花招可耍,全靠著死打硬拚!
誰的兵力雄厚、物資充足,誰就能堅持到最後,而且防守的一方,有堅固城池為依托,打起來還占著便宜呢,隻要郝昭、文聘堅守兩三個月,戰局必然發生逆轉!
當然了,以孔明、魯肅的智慧,肯定會派出小股騎兵,北上騷擾許昌城、洛陽城一帶,進而威懾曹營統治中心,這也是蕭逸想看到的,隻有中原受到了震動,自己的處境才會更安全!
至於舍棄荊州北部,孤軍深入中原,直搗許昌城、洛陽城,這種事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孔明的特點是:謹慎小心、步步為營,千裡大躍進的事情,他是永遠做不出來的!
“第三道軍令給黃忠、黃敘父子,讓他們奮勇出擊,擊潰劉封所部人馬,但不要傷其性命,而後直搗江州城,最好截斷長江水道!
我倒是要看一看,後院起火的情況下,大耳賊能不能穩坐成都城!”
“第四道軍令,讓高順帶領陷陣營,封鎖米倉道北口,不要參與劉備軍、巴蜀軍的廝殺,也不要讓他們衝進漢中!”
“第五道軍令,讓蔣子翼為使者,前往劍閣麵見張任、劉巴、黃權等人,讓他們緊守金牛道,提防劉備軍的偷襲,再派人送一些軍械、糧草,以供應蜀兵們使用!”
早在圍攻南鄭城之時,蕭逸就多次密派使者,聯絡張任、劉巴、黃權等蜀中將領了,後者們也有歸順之意,卻遲遲沒有行動。
這些將領出身寒門,卻更有氣節,劉璋雖然死了,可巴蜀集團還存在,他們不願臨陣倒戈,落一個投敵變節的罵名!
更重要的是,張任、劉巴等人的家屬,全都居住成都城內,一旦他們歸順了曹營,隻怕妻兒老小難保平安!
這也是上位者,牽製統軍將領的做法之一,不見蕭逸的妻兒們,也大都留在許昌城嗎!
將心比心之下,蕭逸沒有逼迫張任等人,反而是百般安撫,同時密令潛伏成都的‘赤眼蜂’,想辦法把這些人的家屬接出來,切不可落入劉備軍手中!
“好了,分頭傳令去吧!”
“諾!”
蕭逸輕輕一揮手,兒子、徒弟們都出帳傳令去了,隻有蕭玄留在身邊,身為家中長子,他有更重的事務承擔!
………………………………………………
“為父這番安排,可有不妥之處嗎?”
“這個嘛,孩兒不敢!”
常言道: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就算蕭逸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做儘了傷天害理之事,蕭玄身為人子的,也沒有指責的權利,隻有善後的義務!
雖然他內心有疑問,卻不敢說出來,隻是拚命搖著頭,一副聆聽訓斥的樣子。
“嗬嗬,就事論事,但說無妨,當麵把問題提出來,為父還能指點你一番,免的私下胡思亂想!”
蕭逸是個開明的父親,用力拍拍兒子的肩膀,鼓勵他把疑問說出來,也是趁此機會,向兒子交待一些事情!
“如此孩兒鬥膽了,剛才父親分兵派將,皆是精妙無比,足以打退各路敵兵了,為何對漢中右翼視而不見呢?
雖然他們對父親屢屢不敬,可畢竟也是自己人,看在外公、母親的麵子上,是否派人提醒一下,防備敵軍偷襲呢?”
送來的情報說,魏延、霍峻的兩萬人馬,就潛伏在大巴山東部,隨時可能偷襲漢中郡右翼,而負責駐守那裡的,正是夏侯父子的十萬兵馬!
蕭逸各路都做了防備,唯獨這一路沒任何安排,連個消息也不透露,因此蕭玄暗暗猜測,自家老子莫非要公報私仇,除掉夏侯父子三人?
剛才還教導他們呢,要懂得民族大義、內外有彆,現在又要借刀殺人,這豈不自相矛盾嗎?
隨著年齡的漸長,曹氏、蕭氏的家族矛盾,外公、父親的明爭暗鬥,蕭玄也看的明白了,還數次看到自己的母親,為此事偷偷的落淚呢!
這讓他很難過、也很鬱悶,權利真的那麼重要嗎,重要到舍棄親情、愛情?
外公去世之後,父親會不會發動政變,奪了舅舅的江山,進而大開殺戒呢?
曹、蕭兩家不能和睦相處嗎,父親不能做大魏能臣嗎,自己又該如何選擇?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