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雖是武將,卻不是一勇之夫,而是熟讀詩書,通曉禮樂的士家子,在治國安民上也有一番見解的!
尤其最近幾天,趙雲帶領本部人馬,不停的安置難民,見到田園儘毀、民生疾苦,百姓們日夜哭嚎的慘像,不禁生出了同情之心,這才拒絕了重賞,以安民為第一要務!
“子龍忠義雙全,更有仁愛之心,真乃偉丈夫也,若能人人如此,備何愁大業不成?
取筆墨來,好好記下,待備成就大業之日,一定要十倍的,不對,是百倍的賞賜子龍將軍,以慰忠臣之心也!”
劉備徹底感動了,渾身顫抖,淚眼婆娑,又令人取來筆墨,脫下自己戰袍為紙,刷刷點點寫了一份承諾書,雙手遞給了趙雲,後者跪地承接!
可惜這份承諾,永遠不可能兌現了,不過這份‘戰袍欠條’,到成了趙氏的傳家寶貝,日後一直掛在趙氏祠堂中,若乾年以後,趙氏子孫靠著賣參觀門票,倒也小小的賺了一筆!
還留下一句俗語:劉備打欠條--永無兌現時!
“子龍將軍高義,堪稱萬世楷模,必能留名青史呀!”
“子龍將軍深明大義,豈是我等凡夫俗子可比,真是慚愧!慚愧!”
對於趙雲心念百姓,拒不受重賞的行為,其餘文武群臣很敬佩、很讚賞,簡直是五體投地了。
可好話說了一籮筐,卻沒一個人站出來,表示自己也要深明大義一把,反而是身長脖子、瞪大眼睛,等著自己那份賞賜呢!
這也沒辦法,趙雲是個單身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又素來不重身外之物,要不要賞賜無所謂!
可其他人不行呀,妻妾成群、兒女眾多,還有三親六故、奴仆婢女,一個個都要吃穿用度的,沒有賞賜怎麼行呢?
尤其是巴蜀官員們,身後是龐大的巴蜀士族集團,他們的產業在戰亂、火災中損失慘重,正需要賞賜之物,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不但必須伸手要,給少了都不行呢!
另一邊,在趙雲的提醒下,劉備也意識到了,挖肉補瘡的做法不可取,那樣會傷害無數百姓的利益,進而失去人心!
劉璋之死、成都大火、勾結羌人……一係列的事情下來,已經讓劉備狼狽不堪了,再有傷民的舉動,就不是大失人心,而是儘失人心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可是不從百姓身上割肉,如何填飽文武官員、士族門閥的肚皮呢,沒有這些人支持的話,劉備也坐不穩益州牧,更彆說北取漢中了!
左右為難之間,劉備望向了龐統,希望他出個好主意,話說宴會開始以後,這位軍師一直低頭不語,似乎在沉思大事!
“今日慶功之宴,本不該談及軍國大事,不過統心中有一言,實在不吐不快,還望在坐諸位聆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時,外戚專權,宦官釀禍,致使朝政混亂,國勢江河日下,最終導致了黃巾之亂,兵戈四起,民不聊生!
豪傑出於亂世,亂世引出梟雄,先有董卓霸占朝堂,廢少帝、鴆太後、縊貴妃,火焚洛陽,罪惡滔天,李傕、郭汜相繼之,致使天下大亂,諸侯割據!
董賊方滅,曹賊又起,上欺天子,下壓百官,恃強淩弱,荼毒生靈,其危害比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又逼封魏王,其篡漢自立之心,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
龐統下定了決心,咬牙離席而起,走到了大殿正中央,所訴說的事情嗎,似乎是老生常談,又好像大有深意!
“我家主公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大漢宗親,貴不可言,數十年來為國操勞,無一日敢於懈怠,隻圖上報天子、下安百姓,伸大義於天下也!
然古人有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如今三分天下,主公已有其一,然官不過州牧,爵不過鄉侯,豈不是大材小用呼?
天下大亂,百姓無主,以統之淺見,主公理應順天應人,進大王之位,而後號令四方,以逃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期!”
龐統說完之後,跪倒在大殿中央,向劉備行三百九叩之禮!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