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趁熱打鐵,讓父親答應下來,那怕隻提拔幾個人呢,也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大不了過幾天,自己再提拔幾個寒門子弟,消除這件事的不利影響!
“你挑選的這些人,到都是精明強乾之輩,能夠住你一臂之力,既然奏折遞上來了,就全都恩準了吧,隻有司馬懿例外,此人不得升遷!”
“敢問父親大人,為何不能提拔司馬懿,此人文韜武略,才能遠在他人之上!”
“正因為是大才,才更要壓製一下!”
……
奏折批準了,曹丕不禁心花怒放,而後又產生了疑惑,都是士族出身的官員,父親為何提拔彆人,單單不用司馬懿呢?
要知道,在曹丕的小集團裡麵,司馬懿是最有才能的了,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一直充當著‘謀主’的角色,就連今天這份奏折,也是他出的好主意!
司馬懿甚至料到了,曹操會大發雷霆,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態,並交了自己應對之法--聲淚俱下,以情感之,果然很有效果呢!
“咳咳!--司馬懿堅毅信任,文武雙全,卻是一個出將入相的人才,日後也是你一大助力,可以用來製衡朝堂,確保皇權穩固,既然是你的臣子,自然由你來給恩賞了!
不過嗎,此子鷹視狼顧,絕非忠良之輩,更不是可以托付之臣,你可以重用他,卻決不能信任他,最好也不要讓他掌握兵權,否則日後恐對我曹家不利!
再牢牢記住一句話:蕭逸在世一日,則用司馬懿一日,若是蕭逸不在了,立誅滅司馬懿三族,絕不能心慈手軟,切記!切記!”
……
曹操智謀深遠,早在十幾年之前,就意識到蕭逸能力太強、功勞太大,又極具政治野心,恐怕會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自己活著的時候,或許還能壓製的住,一旦自己不在人世了,曹家子孫絕對駕馭不住這頭貪狼,因此必須扶植一股力量,來製衡蕭逸的權利,確保曹家江山穩固!
最佳人選就是郭嘉了,鬼才足智多謀,忠心耿耿,與曹、蕭兩家都有姻親關係,可以很好的平衡局勢,一文一武,輔助儲君,必能讓曹家江山穩固,開創出萬事不拔之基業!
可惜天公不作美,在征討遼東之戰中,郭嘉不幸病故了,折了自己一隻臂膀,也少了一位托孤之臣,這讓曹操傷心了很久,至今回想起來,依舊淚眼婆娑!
郭嘉病故之後,曹操開始物色新的人選了,結果選來選去,看中了剛剛嶄露頭角的司馬懿,於是強行調入丞相府中,卻不肯提拔重用,讓他坐了十年的冷板凳!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保護司馬懿,不升官職、不予重用,就不會卷入政治鬥爭中,可免遭殺身之禍!
因為曹操感覺到了,蕭逸對司馬懿懷有很大敵意,總是派他執行危險任務,似乎有意弄死這頭‘塚虎’?
二是磨練司馬懿,讓他躲在角落中,好好的思危、思退、思變,想清更多的事情,學會更多的本領,唯有如此,他才能成為蕭逸的對手!
等到自己駕鶴西遊,繼承人上位之後,再把司馬懿提拔起來,授予高官,委以重任,後者感恩戴德之下,自然就會忠心效力了。
曹操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可是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了點問題!
經過磨練以後,司馬懿的確成熟了許多,能力也是突飛猛進,雖然遠遠及不上蕭逸,但也有分庭抗禮的本領了!
可司馬懿的城府太深了,心性又過於狠毒,不是一個好駕馭的臣子,尤其狼顧鷹視的樣子,曹操看了都有些心驚肉跳呢!
簡單來說,蕭逸性情中人,如果他得了天下,不會傷害曹家子孫,還會保證榮華富貴呢!
司馬懿就不同了,薄情寡義,心狠手辣,一旦讓他掌握了天下大權,隻怕會把曹家子孫-刀刀斬儘,刃刃誅絕!
因此上,曹操借著機會,在敲打兒子之餘,也教導他駕馭‘塚虎’之術,該用則用,還要重用;該殺則殺,絕不手軟!
“父王請放心,孩兒牢牢記住了,以貪狼震懾天下,以塚虎製衡貪狼,如此君權穩固,我曹家江山萬年無期!”
曹丕也是聰明人,很快領悟了父親的用心,頻頻的點頭稱是,又展開了奏折,用朱砂狼毫筆、把司馬懿三個字抹去了!
“敢問父王,還有彆的吩咐嗎?”
“傳令下去,三日之後,本王要離開許昌城,西行巡視洛陽城,朝中文武百官隨行,另調五萬人馬護衛!”
“啊?”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