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噠!--噠!噠!”
夜幕時分,數十名使者手持符節,縱馬衝出了皇城大門,直奔各位文武重臣的府邸,扣打門扉,傳達旨意。
皇帝召喚,誰敢不來,大臣們無論是在休息,還是在與妻妾們探討生命的起源,全都從床上一躍而起,穿戴整齊之後,或是乘車,或是騎馬直奔皇宮而來!
同時暗暗思量著,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惹的皇帝深夜大聚群臣,莫非西邊那位下手了嗎?
若果真如此,自己是帶著妻子兒女逃跑呢,還是換一身白色衣服,跪在洛陽城門口恭迎大駕,至於出兵對抗,根本沒有勝算可言!
…………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謝陛下!”
半個時辰之後,文武群臣齊聚太極殿中,有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稱、陳群、華歆、王朗……共計四五十人之多,排在末尾的正是司馬懿!
三年多過去了,彆人或是加官進爵,或是增加食邑,都在一步一步往上爬,隻有司馬懿原地踏步,還是一個毫無實權的諫議大夫!
不過嗎,司馬懿的官職未變,身份卻截然不同了,已經成為了司馬氏家主,擁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原來三年前,因為爭鳴學府搬遷之事,太傅-司馬防氣的口吐鮮血,很快就撒手人寰了,臨終立下遺囑,讓嫡長子司馬朗繼承家主之位,其餘七子儘心輔佐!
又過了一年過,兗州地區爆發了瘟疫,司馬朗身為兗州刺史,親自帶人巡視災情,給百姓們派醫送藥,很快就控製住了瘟疫,沒想自己卻感染了疾病,很快逝世,時年僅四十七歲。
司馬朗沒有子嗣,故而這家主之位,就落入了二弟司馬懿手中,而司馬家族這幾年風生水起,已經成為士族集團的領頭羊了,故而彆看司馬懿官小職卑,卻有操縱天下風雲的力量呢!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在傳閱了江東風災的消息後,曹丕與文武重臣們開始議事了。
“千秋功業,首在一統,此萬古不變之至理也,未嘗有疆土四分五裂,而百姓可得安居樂業者!
太祖武皇帝戎馬一生,旌旗所到之處,諸侯束手,蠻夷降伏,方才蕩平中原,開創大魏基業,至今仍未歸順者,僅有西蜀、東吳而已!
朕自登基稱帝以來,一心完成太祖武皇帝遺願,早日實現一統之偉業,然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故而數年以來施仁政、興教化,意欲以禮儀代替兵戈!
未想東吳倒行逆施,以至上天降下災禍,颶風過處,寸草不留,百姓們田園儘毀,死傷者不計其數,朕身為天下共主,又豈能坐視不理呢?
朕意已決,即日揮師南下,踏平江東,救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生擒碧眼小兒,問罪於禦階之前,諸位皆朕股肱之臣,征討江東有何良策啊?”
曹丕的言辭很謙遜,口氣卻極為堅定,這就是告訴文武重臣們,今夜把你們召集來,不是商議是否討伐東吳,而是如何討伐東吳,這一仗必打無疑了!
“陛下德布四方,仁及萬物,雖唐、虞無以過此,如今興仁義之師,伐有罪之邦,江東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陛下之王師也,踏平江東易如反掌,臣等提前為陛下賀--萬歲,萬萬歲!”
群臣都是‘聰明人’,紛紛讚成出兵討伐東吳,而且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的!
一則,機會太難得了,趁著風災攻打東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是過上一兩年,等東吳緩過這口氣來,恐怕勝算就小的多了。
二則,如今大魏東、西分治,長安方麵處處占據上風,早晚把洛陽方麵吃個乾淨,那時候曹家皇位難保不說,士族集團也要跟著一起倒黴!
要想死中求活,就必須出兵踏平東吳,再逆江而上滅了西蜀,如此天下三分有其二,也就不用畏懼蕭氏了,刀兵相見也有六分勝算!
因此上,曹丕與士族集團有矛盾不假,在出兵的意見上卻極為一致,決定好好的‘精誠團結’一次!
討伐東吳已定,接下來,就是商議三件大事了:
第一,出動多少兵馬討伐東吳?
第二,什麼時候出兵討伐東吳?
第三,誰來帶兵討伐東吳?
第一個問題就不好解決,東吳雖然元氣大傷,可外有三江天險,內有六郡之地,上有陸遜這般英武統帥,下有近三十萬精銳兵馬,以及幾千艘大小戰船,其實力仍不容小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