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臣等有眼無珠,錯遠了此等劣馬,以至於摔傷陛下龍體,情願以死謝罪陛下!”
宮廷車駕之事,由九卿之一-太仆負責,太仆董昭帶領十幾名官員,跪在地上叩首請罪,人人麵如死灰一般,有的竟直接嚇昏過去了。
把皇帝摔下了馬,絕對是重罪中的重罪,不是一兩個人掉腦袋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罪及滿門,男子十六歲以上斬首,不及十六歲的以及婦女,一律罰入官府終生為奴,那是生不如死!
“你們……朕要把你們全都……唉,算了吧,朕恕你們無罪!”
喝了兩大碗安神湯,曹丕慢慢的緩過勁來了,手指著跪地請罪的官員們,就要命令禦林軍大開殺戒,好出胸中這一口惡氣,可是權衡利弊之後,又無奈的把手放下了。
大軍出征之日,殺朝廷官員不祥,何況大開殺戒的話,自己落馬的事就隱瞞不住了,一旦謠言散布開來,這對軍心士氣非常不利!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個官員也不處罰,讓人們儘快淡忘此事,從而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臣等謝陛下不殺之恩,陛下真乃千古罕見之仁君!”
大難不死,董昭等人連忙叩首謝恩,又重新安排車馬之事,曹丕雖然沒受大傷,可最近幾天休想騎馬了,隻能改為乘坐龍輦,而且這副鼻青臉腫的模樣,也沒法檢閱將士了,原本的閱兵式取消!
那匹闖了大禍的白馬,則送去斬殺祭旗用了,也算給皇帝出一口惡氣,這場風波就算過去了。
沒想到,官員們正忙碌之間,有鴻翎信使衝進了金馬門,手中高舉一份奏折……
“啟稟陛下,太師大人有奏折送至!”
“哦,快呈上來!”
“遵旨!”
自從東西分治之後,三年多來蕭逸一本奏折未上,也從不乾預洛陽方麵的事務,沒想到今天突然送來了奏折,不知所為何事呢?
曹丕打開觀看,果然是蕭逸的親筆,內容卻極為簡短,僅四句話:
東吳氣數未儘,水戰非我所長,
及時懸崖勒馬,否則悔之晚矣!
很顯然,蕭逸是在告訴曹丕,伐吳的時機尚未成熟,最好放棄這次南征,否則一旦戰敗的話,必定折損曹魏的國運!
從言辭中感覺的到,蕭逸不是在勸告,而是在警告,說明這次南征之戰,蕭逸認為曹軍必敗無疑,至少是無功而返!
如果一般人說這種話,曹丕肯定不信的,還會責罰進言之人,因為以五十萬精銳之師,討伐一個實力遠不及自己、又剛剛受過大風災的東吳,咋看這一仗都必勝無疑的!
可言辭出自蕭逸之口,就不得不讓人慎重對待了,這位可是天下第一名將,出道近三十年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軍事造詣無人可比,甚至比曹操還要略高半籌!
曹丕清楚記得,建安九年的南征之戰,蕭逸是堅決反對的,可是自家老爹固執己見出兵,這才引來了烏林慘敗,人馬折損不計其數,差一點動搖了曹氏根基!
那一次南征,數十萬曹軍水陸並進、聲勢浩大,大有一口鯨吞江東之勢,世人大都認為曹軍必勝無疑了,沒想到江東軍以少勝多,實現了驚天大逆轉,同樣的事情會不會再發生一次?
手攥奏折,回憶往事,曹丕再次猶豫起來了,自己是否該懸崖勒馬,取消這次南征呢?
還有剛才落馬之事,是否上天在警示自己,這次南征凶多吉少呢?
“太師送來奏折,建議朕取消這次南征,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摸了摸臉上淤青,曹丕猶豫不決之下,把奏折傳示群臣,想要聽聽大家的意見。
“太師大人算無遺策,既然稱東吳氣數未儘,陛下還是不要輕易出兵為好,可以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萬萬不可,朝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征集可五十萬大軍、兩百萬民夫,以及無數的軍械、糧草,現在突然宣布罷兵,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現在及時罷手,頂多丟掉麵子,要是大軍南征不勝的話,不但丟麵子,更會丟性命!”
“天賜良機,豈容錯過,何況太師大人勸阻出征,也未必真為國家考慮,恐怕是暗藏……嘿嘿!”
……
文武群臣議論紛紛,很快分成了兩派,夏侯尚、蔣濟、董昭以及一些元老重臣,認為蕭逸的奏折有道理,東吳並非速亡之國,朝廷最好取消這次南征,好好安撫一下中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