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十七歲那年,因為天旱蝗災,父母兄弟相繼去世。鄰居劉繼祖看他可憐,就給了他墳地一看,遂得以克葬親人,從此孤無所依,就去了皇覺寺出家當了僧人。也就是後來風雲際會,他抓住了機會得以逐鹿中原,定鼎金陵,位登大寶。
當了皇帝的朱元璋當然不甘心就這樣承認自己是放牛娃乞丐僧人出身,於是追尊四代,他的父親朱世珍,也就是朱五六,追封諡號建仁祖淳皇帝,同時又派遣自己的皇太子到泗州,也就是如今的江蘇泗洪縣祭告祖考妣。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祖先當年葬地的確切位置已經難以確認。因此,到了那裡的皇太子一行就隻好站在泗州城上望河憑吊。
這對於朱元璋來說根本不是一個滿意的結果。於是他一邊四下到處派人尋找,另一邊又尋訪各個風水相師,想要找到自己的祖墳葬地。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到了洪武十七年的農曆十月十二日,朱元璋老家的一個族人名叫朱貴,突然聲稱他已經找到了朱元璋祖父當年的居處和葬處,並隨之公布了一個連朱元璋本人事先都不曾知曉的風水故事。
正是聽到了這個風水故事,朱元璋龍顏大悅,並且把這個風水故事硬推廣開來,當成真人真事。
這個風水故事的起因,還是要從朱元璋追封為明熙祖的祖父朱初一說起。
朱初一生於宋末元初,為江蘇句容縣通德鄉朱家村人。後天下打亂,遂攜全家渡淮,到了泗州定居。
到了泗州之後呢,因為他德高望重,於是沒遇到紅白大事,當地的百姓經常會推薦他作為司儀。
有一天,他累的實在不行,就在屋後楊家墩下的一個土坑裡正躺著歇息,忽然來了一老一少兩個陌生人。
這兩個陌生人雖然穿著八卦道袍,卻沒有像道士那樣高聳的發髻,反而披頭散發很是隨意。
兩個人走來之後,其中那個老的就指著朱初一所臥休息的土坑說道:“此地乃是真龍結穴處,若葬在此地,日後必出天子。”
那小的很不服,就問道:“這何以見得”
老的哈哈一笑,跟著就說道:“不要不信,可以去插個乾枝試試,隻需十日,必然枯木生葉。”
說完,這老的就想把朱初一給喊醒,讓他離開。
可朱初一聽完這兩人的對話之後,心中覺得古怪,就一直佯裝睡熟,不願意起來。
於是,兩個陌生人好像真的以為朱初一睡熟了,就沒去理他,而是查了樹枝在這個坑裡後便揚長而去。
等他們兩個離開,朱初一才敢睜開眼睛,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他才意識到,這兩個人打扮不是道士,而更像附近的風水先生。
轉回頭,朱初一才發現,這兩個人竟然真的在坑裡插了一根枯木樹枝,似乎等著驗證十日之後到底能不能發芽生葉。
開始的時候,朱初一隻覺得兩個人是在開玩笑,枯木樹枝怎麼可能發芽生葉,就沒有當真。但到了第九日的時候,他忽然又響起這一茬來。
儘管在心裡他不願意相信,可當夜卻在床上翻來覆去毫無睡意,一閉眼仿佛就能聽到那一老一少兩個風水先生交談所說過的話。
若葬真龍結穴處,日後必出天子。
必出天子啊
朱初一想到這裡,就再也安耐不下,於是天還沒亮就急急忙忙出門,趕到屋後楊家墩下那個土坑驗證那一老一小兩個古怪之人所說的話。
結果到了哪裡之後,發現他們插下的樹枝果然重喚綠意,發芽結枝,枯木生葉,不禁大吃一驚,心中已經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再想起那一老一少所說,朱初一便動了心思
王陽的故事,也就講到這裡,沒有繼續往下說。
不光是身邊的楚雨聽的津津有味,就連後麵那位樸仁惠都忍不住往前湊了湊,專心致誌的聽王陽繼續。
可王陽卻不慌不忙,抬手招了一下空姐。
“口有點乾,麻煩給我來杯水好嗎”
101nove.comlass="other_links":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第六百五十章朱元璋的故事)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小小羽謝謝您的支持!!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