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早說殺了他,你不讓,還有曹操、還有袁紹、還有……還有劉備。”董卓氣的不輕。
董卓是有機會殺了秦曹袁劉,但這四人皆是海內名士,尤其是秦峰,名聲太大了,當時的董卓不敢動手。
董卓能到現在的位置,也是梟雄。他拿得起放得下,發泄一通後,也就不提舊事。
他問計李儒,李儒說道:“十八路諸侯看似強勢,但袁術不發秦峰孫堅糧草,就可看出暗中勾心鬥角,豈是烏合之眾。主公可派重兵把守虎牢關,彼無力破關,時間一長,定然散去。到時,主公就可逐個擊破。”
董卓深以為然。
李儒捏了捏山羊胡,“殺了袁隗,以免其和袁紹私通,又能打擊袁紹……。”
“嗯~。”董卓深得我心的樣子。
於是,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先殺袁隗上下三百餘口,首級送去關前示眾。
緊跟著,董卓點起二十萬大軍,分為兩路。
一路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轘轅關。
董卓親自帶領十五萬大軍,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徐榮等,前來虎牢關。到了虎牢關後,董卓就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安寨,以為犄角之勢。
……
另一方麵,袁紹召集各路諸侯,商議進兵虎牢關的事宜。
袁隗滿門抄斬的消息就來了。袁隗的兒子袁遺,當時就昏死過去了。
袁紹、袁術聽到敬愛的伯父死了,抱頭痛哭,哭的死去活來。
眾人都是多年的關係,老人家死了,劉備唉聲,曹操歎氣,秦峰這心裡,也不是滋味。
諸侯們圍住,遞毛巾的遞毛巾,順背的順背,紛紛寬慰。
“董賊殘暴令人發指,繈褓中的嬰兒也不放過。此仇不共戴天,一定要報仇!馬上點起兵馬,兵進虎牢關。”袁紹推開身邊的諸侯,拍案而起。
袁術也是眼紅,“我十八路諸侯四十萬兵馬,擊破虎牢,進京殺賊!”
曹操眼瞅著袁紹癲狂,便提議道:“董卓派李傕郭汜屯兵轘轅關,截聯盟退路。這關兵少,可派一半兵馬去攻,若能破之,則為突破口。”
陶謙語重心長道:“盟主,仇是一定會報的,且不可意氣用事,還需從長計議!”
於是,袁紹也是兵進兩路,他令陶謙、公孫瓚、韓馥、孔伷、劉岱、喬瑁、張超,七路諸侯去轘轅關。轘轅關是洛陽八關之一,位於虎牢關正南五十裡。為洛陽通往許縣、陳留的捷徑要衝。關處鄂嶺,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複還,故稱轘轅關。
而袁紹親帥大軍並十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戰董卓。
二日後,聯盟大軍來到距離虎牢關二十裡的地方,勘察地形安營紮寨。
次日,袁紹便點起兵馬,兵進虎牢。
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曆史上許多軍事活動均發生於此。春秋魯隱公五年擊敗燕師於此,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駐兵虎牢關和秦國對抗。楚漢爭霸時,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
虎牢關前,是雁行的開闊山地,麵積廣大,可容納十幾萬大軍會戰。而虎牢關,就在雁行的夾角處,扼守住了通關的通道。
很久很久以前,虎牢關不是這樣的,便是虎牢關前,也是山勢險要,無法大規模用兵。然而從春秋開始近千年的時候,曆經了多少次大戰,關前的山地被硬生生鏟平。
但是,雖然關前已經被鏟平,但虎牢關依舊是虎牢關,雄踞在高處,關牆連接南北山勢,無論經曆多少大戰,依舊險要。
據說,在關前的土地上隨便挖個坑,就能挖出來骸骨。不知多少萬人,埋骨在關前的土地裡。
這一日,曆經二百年後,虎牢關前,再一次出現鋪天蓋地的兵馬。
十一路諸侯,率軍來到了這裡。
秦峰遙望虎牢,單純的觀賞,你會讚美虎牢,天下第一雄關。然而當你成為它的敵人的時候,你會感到無力、無助、恐懼。
虎牢關之險,震懾人心。千年來無數的惡戰,關前的土地都被鏟平,但虎牢關依舊是那座虎牢關。
當諸侯大軍列陣的時候,震山的號角聲傳來,位於虎牢關外左側的董卓軍大寨中,開拔出大隊騎兵。為首一人,騎著一匹雄狀的紅色戰馬,手提畫戟,背後碩大的戰旗上,寫著溫侯呂布四個大字。
呂布來了。
十八路諸侯戰呂布,無論後世聽過看過多少次,也不禁此刻身臨其境之萬一。(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