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和典韋搬來了兩摞詳細記錄地方發展的冊子。
秦峰挑來選去,最終選中了一個叫做“新村”的地方。顧名思義,這個村子是新建的村子,是各地逃難百姓,投奔秦峰治下後,官方聚攏起來組建的一個村子。
典韋不明道:“主公,這個村子新建,百廢待興,一定窮苦,沒啥可看的。聽說鄴城北郊趙家莊發展的著實不錯,倒不如去那裡看看。”
秦峰搖了搖頭,道:“話不能這麼說。”他舉起趙家莊的冊子,“下麵多有這的樣板村,這些樣板村是發展的方向,但無法代表絕大多數。”他舉起“新村”的冊子,道:“這樣的村子眾多,隻有在這樣的村子裡,才能夠看到政策的實施情況。”
“實施的好。”秦峰又舉起樣板村的冊子,道:“才能夠發展成這樣的好村子。”
典韋和許褚頓時領悟。
其實秦峰選擇“新村”還有一個道理在裡麵,治下許多百姓都見過他。而新村的百姓都是外地逃難來的,想來不會認出他。
隨後秦峰打槍的不要,悄悄的出門,直奔邯鄲南郊。
邯鄲縣城可是曆史知名的古城,昔日趙國的國都,也是東漢光武掃北的龍興之地。
在這裡,有許多老牌的士族。他們錦衣玉食,執掌地方權柄數百年,擁功自重,拿著光武帝老爺子的立功詔書,根本不鳥老爺子的子孫後代。
然而光武老爺子的子孫不行了後,他們不得不對強勢崛起的冠軍侯低頭。
但其實,他們有些人心裡是極其不樂意和抵觸的。
邯鄲吳家,乃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大司馬廣平侯“吳漢”之後。隨後的二百年裡,吳家大肆發展,到了最後,良田萬頃,可以說廣平郡邯鄲城四周,那都是人家吳家的。
吳家現任家主吳發是一個聰明人,隨著朝廷的衰敗,諸侯的崛起。隨著秦峰的到來,他主動交出了絕大部分土地,但他心裡,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算盤。
這一日,他設宴款待廣平郡數位親近的士族家主。
酒過三巡,吳發就說了,“秦子進的曆史才幾年?他豈能知道我們士族的厲害?雖然我們被迫交出了土地,但我們可以暗中慢慢收回來,不久的將來,秦子進一死,我們依舊是昔日的我們。”
諸位家主紛紛點頭稱讚,他們這些人看慣了朝代更替。就說東漢十二帝,從光武帝的嫡脈,換成了不知那一路的旁支當皇帝,血脈已經是麵目全非,還是不是高祖劉邦的後人都無法確定了。但他們士族,依舊是一脈相承,長久不衰。
所以在他們眼中,秦峰強勢崛起,撐死也就區區幾年幾十年的事情,在數百年傳承的古老家族眼中,根本不算什麼。能夠笑到最後的,最終還是他們。
“春耕之時,是重中之重,買地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在意,好好敲打那些泥腿子,切不可被秦子進的那些人抓住了把柄。”吳發提醒道。
“有吳兄帶領我們,我們臥薪嘗膽……。”
後一日的上午。
三匹快馬行進在大道上,一人黑大個,一人腰大十圍,二人拱衛著中間一人。中間這人,一副遠行遊子的裝扮,帶著一副“未來戰士”一樣的墨鏡,一路走來,灑脫隨意,引起路人的觀望。
這人不是彆人,正是微服出巡的秦峰。他將馬匹寄存在了驛站裡,就徒步進入到了新村。
他剛剛來到進入“新村”的小道口,就看到村口道路兩側一望無際的田地裡,是百姓忙碌春耕的景象。大地一片綠油油的,這是過冬返青麥苗的色彩。田地之中,百姓雖然勞碌,但麵龐上充滿了笑意。
秦峰順著地頭向前行,忽然,他在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一個窈窕的身影,頓時如遭雷擊。他劈手摘了墨鏡,激動的指道:“媳婦,我媳婦!”
典韋大吃一驚,“主母?那位主母竟然在這裡種地!”
許褚急忙捂住典韋的嘴,道:“噓,小聲一點。你難道忘記當年主公剛到鄴城的時候,就喊甄家主母媳婦嘛。這一定是主公又看中哪一家的閨女了。”
“哦~。”典韋恍然大悟,“主公就是霸氣,看中了就喊媳婦,這家夥,強搶民女……。”
蓬~,秦峰一巴掌就將典韋呼在了地頭上。他戴上墨鏡,發抖中就朝著美女走了過去。(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