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們紛紛表示讚同,於是,少數服從多數,曹操也隻能保留自己的意見了。
半日後,愛琴海衝積平原南部,羅馬軍側,中軍大帳。
“華夏人同意後日決戰了?”塞維魯狠狠攥了攥拳頭。他一開始心裡擔憂華夏人不同意,此刻終於鬆了口氣。
龐培忍不住道:“一直以來,我軍沒有機會布陣迎敵。此次正麵決戰,就讓華夏人知道我羅馬方陣兵的厲害。”
塞維魯起身,帶上大紅刷子頭盔,鄭重道:“傳我命令,今明養精蓄銳,第三日決死陣前,一鼓作氣消滅了華夏人。”
消息和命令立刻遍傳羅馬龐大的軍營。
“什麼!雷神之錘被華夏人罷免了!”
“太好了,第三日定讓華夏人血債血償!”
消息一經傳出,聽說秦子進不再指揮華夏諸侯聯盟軍,羅馬兵將士氣飆升,個個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隨著時間的流失,日出日落輪轉,很快就來到決戰日。
這一日的戰爭,稱為‘以弗所大決戰’,被後世東西方學者載入史冊。
這是決定羅馬和華夏命運的以弗所大決戰。
以佛所平原坐落在以佛所北部三十五公裡的愛琴海邊,麵朝阿提克海峽,背後群山環抱。以弗所平原呈新月形,有十九公裡長,中間最寬處約有五公裡。
公元195年七月十三日,華夏諸侯聯盟軍,和羅馬大軍,相約來到了平原中心地帶。六十萬大軍來到這裡,打破了以弗所平原慣常的寂靜。
雙方共計六十萬大軍,把新月形的平原中心擠得水泄不通,遠遠望去,對方軍隊的身影已經築成了一座龐大的營壘。
羅馬軍隊本土作戰熟悉地理,他們占據的地形稍微高一些,這讓他們可以居高臨下俯視整個平原,觀察諸侯聯盟軍隊的一舉一動。
在清晨的陽光下,倒卷的海浪聲中,兩支軍隊就已經開始了對峙。
平原北部的諸侯聯盟軍好整以暇,並不急於攻擊羅馬軍隊。
平原南部的羅馬軍一方,氣氛則十分緊張,人人都是一臉的凝重。
經曆了多次的戰敗,羅馬人已經拿出了他們全部的家底,他們無法承受再一次的損失。
值得慶幸的是,羅馬人由一位睿智的元老帶領。而他們的帝國將軍一心雪恥,戰意高昂。
羅馬人麵對的是一支近年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華夏諸侯聯盟軍,輸掉這場戰役就可能導致羅馬亡國。
塞維魯麵臨著巨大的指揮壓力,“好在不用麵對那個秦子進。”稍後,他下定了決心,開始調動他的軍隊。
日上三竿,遠處的羅馬方陣中傳來驚天動地的號角聲,這預示著羅馬軍隊已經進入到了進攻準備階段。
而以袁紹為首的諸侯們,十分放鬆。遠征以來,諸侯聯盟對羅馬保持著完勝,這讓他們對於到來的決戰充滿了信心。
“彆看羅馬人裝備精良,其實就是銀槍蠟杆頭,中看不中用。”袁紹說到這裡,特彆指出,“昔日,多用秦子進的運動戰,遊擊戰。今日,我們就讓羅馬人見識見識,我軍陣法的厲害。”
於是,袁紹征求各路諸侯意見,布下了孫臏兵法·十陣中,最有殺傷力的錐形陣。
諸侯們希望通過主動出擊,通過殺傷力最強的陣法,中路突破羅馬方陣兵,從而分割包圍,一戰全滅敵人。(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