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幾個人就栽倒這句老話之下?那麼這核心真不是自己的原因。
這是城市的結界在起作用吧。
總之被結界留下的幾個人在天行道館四樓和李明石引見的程燃趙青見了麵。
本身李明石找到他們就已經讓人大感意外,李明石是一號人物,怎麼也算國內互聯網it江湖裡的一個知名門派掌門人,而他們的小門派才剛剛起步,這方麵李明石當然是高人前輩。
但幾個人都年輕也心高氣傲,在自己的領域又是大能,倒也未必對著李明石有多麼拘謹,隻是對他有基本的尊重,但仍然存著一股子自信。
隻是當他們得知李明石是準備為他們引薦風險投資,而投資者隻是一個連二十歲都不到的青年的時候,他們還努力維持著鎮定。如果不是趙青在程燃麵前都是一副征詢態度,他們會以為趙青才是那個天使投資人。
就像是所有二十幾歲的青年一樣,努力不在這件事情上顯得有多麼大驚小怪,而程燃的言辭和談吐,讓他們已經在猜測了,興許是某個二世祖,這就要合理許多了。
程燃看著他們明明心頭糾結,但仍然要以一副見多識廣的神態和自己打交道的樣子,就覺得有些有趣。
這上麵李明石的背書給了他們很大的威懾力。李明石在旁邊,這就不像是個玩笑,所以說來,一個還沒他們大的少年人,要給他們投資這種事,還真是玄妙的發生了。
但是他們都是搞技術的,對於投資股權這些根本沒有個數,鄧玉三人當初為一起做事業聊了幾個通宵,最終目標也就是去美國上市,但怎麼運作還沒想好,隻是先把東西給做出來再說。反正美國上市是他們最終目標。
想了一下,鄧玉覺得他們三這方麵能量淺,風險投資當然很誘惑,但他們不懂很容易給人把公司都搞過去,鄧玉想起以前的同事康銘,康銘是老牌報人,曾武大新聞係畢業,先後乾過經濟報,特區報,曾一人采編排版校對,撐起了四個版麵,後來加入盛華公司,負責企劃主管,參與了公司融資業務,吸引風險投資一整套流程。
鄧玉跟康銘一提過後,這位在深城盛華公司的高層直接飛蓉城,和程燃接洽。
一番對談後,康銘關起門來和鄧玉等人商議。
鄧玉問道,“怎麼樣?”
“三百萬投資,他要百分之三十股份。承諾根據公司發展需要酌情追加投資,這筆買賣可以做。”康銘點頭。
“我們是要去美國上市的,到上市之後,那還不是幾億幾億的市值,百分之三十股份,會不會高了?”江淩問。
“目標確實是這個沒錯,但是在此之前你拿什麼上市?大家籌的二十萬?公司發展,要不要招人,大量招人需不需要用錢?不要單純看這個時期占了多少,幾百萬運作上市,成功了,我們的股份才值錢,沒成功,我們就死掉了!”
鄧玉看康銘,“你要加入?”
“我回去就辭職。”康銘點頭。
“那就把公司框架定下來,你來做ceo,負責運作。我們專心搞技術,爭取快點把產品出貨!”鄧玉點頭。
幾個人的關起門商議簡直沒費多長時間。沒到一個小時就從房間裡出來,康銘對程燃點頭,“我們接受了。”
於是接下來就是一些關於程燃和藍點體係的這年輕人的對話。
“我們可是要去美國上市的,未來融資肯定是以億為單位的,現在這個投資,能不能再高點……”
還上市,上輩子你們不就是被美國股災搞垮的……提到上市就頭疼的程燃隻能循循善誘,“這個先不急,投資現在目前最高了,但公司以後有困難,難道還能袖手旁觀,資金方麵不用擔心,上市也先不想那麼多……我們先把基礎做了……”
“是要有個框架,而且時間緊迫,我們申請科技公司有優惠,但是審批環節可能過不了,所以還是按照普通公司來,有小程總這邊的財務監管,相信一定會很正規,以後我們赴美上市的審計方麵,那就會方便很多……”
程燃:“先不想上市的事好吧……”
“既然架子搭起來了,我們也要儘快完善各種框架細節,公司的文化,規章製度,獎懲機製,還可以把我們創業的故事擬定好,聽說到時候美國那邊,最喜歡聽這種故事……”
程燃:“能不說上市的事嗎……”
於是在那個下午,程燃就聽著這群不光是吃貨,還如同打了雞血的年輕人,張口閉口喊了一個下午的“要去美國上市!”的口號。
程燃現在感覺頭疼到就像是拽著韁繩,身子都繃直了,但對麵是一群怎麼拉都拉不回頭的牛。
他們就要去撞那南牆,撞碎那片天地。
但這是這樣一支軍隊剛開始的樣子。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