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以來,學子們學習的方向隻有儒學著作。
真定趙家儘管以武立足,流傳下來的書籍卻不少。
這些年來,趙家人做生意不再以現金交易為主,糧食、書籍都能換到鹽巴,甚至還能用來到燕趙風味消費。
除此以外,趙家在一些通商大埠建有客棧,都可以實物交易。
網絡的建立,成為信息收集最主要的來源。
而趙雲最大的收獲,就是獲得了幾乎全部的儒學著作,竟然還有一些孤本。
後世的趙子龍,學的是考古專業,古代文學可稱大師級。
重生以後不斷學習,潁川書院的老師們好多很是尷尬,他們發現在這個趙家麒麟兒已經教無可教。
回到這個年代,趙雲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耐著性子尋找人才,三年的停留是極限。
從這裡走出去,他不再需要文學方麵的充電,離開就是必然了。
踐行宴差不多流產,眾人哪怕不是酒鬼,端起高度白酒一飲而儘。
不僅果汁裡,就是在白酒裡,趙雲也讓人放了白糖。
尼瑪,不喝醉才怪。
看到滿桌子的醉漢,他不由苦笑連連,郭嘉都不知道啥時候偷喝了一杯酒,臉上紅得跟猴子屁股似的,在椅子上打呼嚕。
叫來幾個小二,趙雲也搭了把手,送眾人到備用的客房裡休息。
原始社會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塗山和今浙江的會稽與夷夏諸部落首領會盟。
這次會盟,曆史上稱為塗山之盟,通常被學者看做是夏王朝的開始。
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在首都陽翟鈞台舉行盛大的宴會來招待眾多的氏族部落首領。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正式確立。
陽翟,即是今天的潁川郡郡邑。
此後,中國開始出現較完整的行政區劃和賦稅條律,國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
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都是在禹州進行的。
這使得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黃河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據史載,那時的潁川已相當繁華,轄十七城,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堪稱全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或許正是因為這裡的繁華和富有吧,特殊的曆史背景與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這片土地成為孕育出無數優秀兒女的沃土。
這裡形成了陳、賴、韓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呂不韋、張良、晁錯等名垂華夏曆史的人物。
另一個時空,趙子龍聽說某島國內的孩子連罵架都很文明,當時付之一笑。
走在陽翟的大街上,連高聲喧嘩的都很少,即便有人生氣了罵人,一聲豎子已是極限。
其實,趙雲不知道,彆人都醉了,郭嘉是酒喝得最少的。哪怕因為年齡的關係不勝酒力,他隻暈乎了一會兒就清醒了。
家族裡有不少哥哥什麼的,像郭圖之類,從來沒有得到剛剛認識的子龍大哥這樣的感覺。
感覺他把自己鞋子脫掉,又褪下外套,被子蓋在身上,還細心地掖掖被角。
聽到門被輕聲地合上,他悄悄睜開眼睛,房間布置得簡約而不簡單,處處都是值錢的東西。
被子不知道是什麼做的,蓋在身上暖烘烘的。身為郭氏家族支族,他家境貧寒。
從小都沒有在這樣的房間裡睡過覺,或許酒力比較大,不一會兒也就睡著了。
荀爽,字慈明,也是荀彧叔父,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
此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讚。
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
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趙典舉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
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
先後著《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號為碩儒。
正是因為趙典和荀爽的關係,他的侄子趙溫一封書信,趙雲才能在潁川書院求學。
一個是普通學子,另一個是學院祭酒,雙方在私底下並沒有什麼交集。
既然馬上就要離開,來拜訪荀爽也就是應有之義。
荀家是戰國時期荀卿的後裔,荀爽的父親荀淑是荀子的十一世孫。
荀淑其人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裡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
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
他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他的八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
雖然已經去世了三十一年,荀淑的故事仍然為人們所傳頌。
荀爽是他的第六個兒子,目前名氣是最大的,當然也有潁川書院的襯托。
今天是一個尋常的日子,他在屋裡不停地換著裝束,還連連問書童荀樺的意見。
可憐這小子本身就是一個莊戶人家的孩子,打小聰明伶俐,才在上一任書童到陽翟為官,被人家舉薦過來。
荀樺感到情況不對,找機會讓人把荀爽正妻王氏給請了過來。
王氏出身潁陽大家族,比丈夫小三個月。如今雖然也是五十二歲的人,因為常年的保養,看上去如三十許人。
她還沒進門,笑聲先傳了進來:“荀郎今日有暇,居然沒到書院去?”
“夫人快請,先生在裡麵。”荀樺裝作不知情,自己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