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不僅他在疑惑,身處燕趙書院的蔡邕與荀爽也同樣不明所以。
如今這個年代,交通與通訊極不發達,燕趙書院從放出風聲到開學,隻有短短的幾個月時間。
天下最多的士子,出自寒門,他們的雙腿,如何能在開學之日趕過來?
彆看趙家一個書籍推廣的消息,那些世家豪族披星戴月趕來,又匆匆買了書回去。
以後他們會再次來真定,那時就要帶上更多的資金,洽談造紙、印刷方麵的技術。
可這些人一個個都是騎馬或者趕著馬車來的,儘管前些年因為皇帝喜歡驢而讓驢車盛行一時,懂行的人還是隻相信馬匹。
寒門學子,他們可不會真正認為天下有免費的午餐,不願享受趙家提供的資助,寧可走著到真定,以表現讀書人的氣節。
隨著人才的增多,書院的氣氛越來越濃烈,就是潁川書院最鼎盛的時候莫過於此。
趙溫趙子柔一去雒陽不複返,趙雲這個甩手的祭酒平日裡壓根兒就沒幾天到書院。
加上這孩子受封鴻都門學博士,來年必定要去上任,眼看漫長的冬日休沐即將來臨,皇帝也會體諒,不可能讓趙雲跑到京城馬上又回家。
人才的增多,各種崗位全部填滿,就連曾經沒有名分跟著忙活的荀諶、荀彧都鬆了口氣,荀爽和蔡邕兩人更是閒適。
“慈明兄,袁家所圖甚大呀。”蔡伯喈麵有憂色:“一次嫁兩女,好大的手筆。”
“是啊,”荀爽也歎了口氣:“袁環倒也罷了,袁玟的本事,連我們家妮兒都比不上。”
很正常,袁成去世以後,袁家大房所有的內務都是她在操持。
蔡琰本身就是一個女憤青,除了學術彆無其他,荀妮就算精明一些,還是涉世太淺。
錢財在兩人眼裡倒在其次,關鍵是趙家突然間出現一門雙侯,一躍成為世家。
今後趙家的分量和往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繼承權就顯得十分重要。
“雲兒才多大年紀?儘管這次聖上把造紙術的改進和印刷術的出現,算到他老一輩的頭上。”蔡邕腦洞大開:“莫不是為下一輩做準備。”
“如此也算說得過去,雲兒的才能,宮中那位通過趙忠了解得七七八八。”荀爽話鋒一轉:“你不懷疑我們的親家?”
“這?”蔡邕大吃一驚。
現在想來,趙孟才是趙家的定海神針,雖然一直以來都被兒子的光芒掩蓋住,可趙家從無到有,具體策劃都是他在調度。
荀爽看到蔡邕釋然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在他這種平時比較嚴格的人身上可不多見。
“伯喈,親家恐怕早就安排好了。”他止住笑聲:“兄弟鬩牆,幾不可能。”
“那就隻有看咱親家的手段咯。”蔡邕悻悻然。
他隻是不習慣揣度人心,本為才思敏捷之人,稍微想想也就明白趙家還是趙孟在掌舵。(未完待續。)
ps:推薦小老弟的書《明末大奸臣》,作者:冰糖葫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