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有數十個市井之徒,自稱為漢桓帝劉誌守孝達十年之久,是為“宣陵孝子”。
劉宏得知,將這些人任命為郎中和太子舍人。七月,議郎蔡邕上書請求罷免這些人,劉宏折中處理,僅僅是將他們降職。
光和元年二月,劉宏設置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
實際上這所學校裡,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而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劉宏感興趣的學科。
劉宏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出任官至太守、刺史,入朝則官至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的人,如益州刺史郤儉、涼州刺史粱鵠。
太學出來的儒生往往鄙視這些人,拒絕與其為伍。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
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
其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彆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辟了道路。
“朕不甘啊,為何太學的人始終就壓了鴻都門學一頭?”劉宏猶自在傾訴:“子龍,設若你到了那裡,可能改變這種情況?”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趙雲鎮定地回答道:“皇上,首先兩所學校並不衝突。再說,鴻都門學天生就是有缺陷的存在。”
“世上有很多寒門學子,甚至臣的大兄戲誌才和兄長徐庶都是他們中間的人。”
“這些人從小並沒有受到全麵的教育,及至真有機會學習,隻能忍痛割愛,學習自己最喜愛的部分。”
“就像我的兩位兄長,他們最得意的就是軍事,其他方麵隻能說平平。”
“鴻都門學裡麵,招收的都是寒門學子,給了普通人一個求學的機會。趙雲所在的趙家,要不是有皇上的照應,也不過是一介寒門。”
“在此,雲代天下寒門學子謝過皇上。”
“正如微臣的兩位兄長,寒門士子有先天的缺陷,他們的知識並不全麵。”
“反觀太學,招收的都是世家門閥的弟子,天下的世家何其多耶?這些人從小就受到比較全麵的教育。”
“或許在某一個方麵,寒門士子占了比較大的優勢。總體而言,卻根本就沒有世家子弟全麵。”
“微臣有一個粗淺的想法。既然皇上成立了鴻都門學,裡麵專門研究書法、辭賦、繪畫。”
“世上的技藝何止千千萬?皇上何不就勢成立其他學校,譬如專攻教書育人、軍事、醫學、農學,而後把他們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隻是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麼?靈帝有些失望,他可是對趙雲抱著滿滿的希望,竟然連他都沒有辦法,不過還是明白趙雲說得很有道理。
可惜,要再興辦學校,就必須出錢。
一所鴻都門學,就是劉宏咬著牙關辦的,專門和太學打擂。
目前這批學子外放,趙風、趙巴就是屬於第一批學生,他如何肯此時再辦學?他要看看究竟這批人怎麼樣再說。
靈帝沒有說話,緩緩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