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趙雲寫的非常到位,那豈不意味著今後會有弟子來詰難自己?
設若他說得不對,可整篇文章條理清晰明白,結構緊湊。要不是有心人暗中打聽了趙雲的活動軌跡,就會誤以為事先準備好這篇文章。
通過城門快速成詩,那些心懷叵測的人,不敢再去挑釁,生怕落得灰頭土臉。
君不見原本今年就要出仕的潁川陳家子陳群如今悄無聲息,說是身體有恙。明眼人一看都明白,這次他們算是栽了。
鴻都門學,本身就不團結。
雖然太學也不團結,裡麵分成各種派係。
但是人家名氣大,影響廣,這邊不少人都是那邊的擁躉。
當下,趙雲的《師說》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傳播開去,此次比上一次城門邊的速度更為快捷,更為迅猛。
畢竟那次的組織者,隻是一些學子而已,士子又如何?不過是來太學求學的。
這一次太學的老夫子們也拿不準,通篇文章找不到一處毛病,引經據典,讓他們憋得麵紅耳赤,都挑不出來,隻想傳播後,希望有能力的人來破解。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這樣的人物,在曆史上的地位不問可知,太學的人一時半會真還想不到啥辦法。
“這孩子!”目前掛了一個閒職的荀爽忍俊不禁。
他以為,趙雲應該是不服氣那些先來的博士們早就占據了各種好的位置,而且可能有些人還會以前輩先生自居,女婿是用來反駁的。
“子龍胡鬨!”蔡邕不由莞爾,他如今都在習練雲體,對什麼老師弟子真還不甚在意。
石經的工作還在繼續,他沒有時間來理會其他的,就是女婿的事情也一樣。成年人,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負責。此老的性格一向如此。
雒陽乃京畿之地,趙雲本身就是風雲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彆人的關注。
劉宏看到後眼睛一亮,他時刻都在擔心楊賜位高權重,今後可不可以作為一個依據,萬一帝師確實有錯的情況之下進行貶斥?
趙溫的心情十分複雜,他還真不想侄兒在京城隨時都在受到彆人的關注。
很顯然,他還不清楚後世有一種叫顯微鏡的東西,無疑,趙雲的行為會被彆人用顯微鏡放大。
袁家的人早就清楚,今天趙雲是第一次去上課。
偃旗息鼓的袁紹,現在正舔著傷口,妄圖增加自己的名聲。
至於文名,想都不要想了,雒陽本身就是天下俊秀集聚之地,就是早年自己也不以文才見長,如今有這條過江猛龍,那就更不要獻醜。
孝道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除了能給自己帶來名氣,也會隨時約束自己。
再說名義上的父親已死,難道要為這個母親守孝?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老太太身體健旺著呢。
見到這篇文章,袁紹眉頭微皺:“趙子龍鬨哪般?”(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