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曆練(三)_魏晉乾飯人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魏晉乾飯人 > 番外 曆練(三)

番外 曆練(三)(1 / 2)

魏晉乾飯人!

趙鳴鳴坐在人群之中,拿了一本白冊翻開,一邊等飯,一邊和他們聊天,記錄他們家裡的情況。

這個村子不大,隻有四十多戶,此時家家戶戶都有人在這裡,彼此都知根知底,村長也在此處,家裡有多少口人,有幾畝地,一問一著,很快就能把信息收集完成。

第二天再查漏補缺就行。

建國十七年了,第一代新生兒都長大成人,大多開始加入工作。

有的正好踏著十六歲這個底線成婚,已經是新手父親或者母親,所以每戶家裡人口都不少。

趙鳴鳴看完統計的冊子,有一戶人家,是建興三年落戶於此,當時隻有一家三口,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他們家現在已經繁衍成一戶十八口人。

兩房兄弟年紀都不輕了,卻至今沒有分戶。

趙鳴鳴很疑惑,一邊詢問他們家孩子的上學情況,得知不管男孩女孩,到年齡都能上足五年義務教育,便讚許的點了點頭。

能夠不拘著家中孩子上義務教育,這就是頗有遠見的家庭了。

已經很有基層經驗的趙鳴鳴知道,即便朝廷的義務教育不要束脩,也不要書費,可依舊有很多人不願孩子去花費時間去讀書。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認為讀書是白費時間和精力。

因為讀書五年,也隻是認字和識數而已,既不能當官,也不能因此學得什麼技能比彆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因為外麵到處都是讀過三年和五年書的人。

耕作、苦力、跑腿、夥計這些賣力氣的工作並不需要人認字和識數。

在他們看來,孩子隻要會走路就可以開始乾活了,三歲拔草,五歲插秧是基本操作,七歲已經可以當半個大人使用了,十二歲放在他們那個年代,都可以說親準備做父母了。

所以讓他們把七歲的孩子送進學堂讀書,就是在與家庭爭奪勞動力。

他們不僅不能讓孩子勞作,還得白費五年的夥食費,而且,讀書除了束脩和書費外,還要買筆,買紙和買墨水,這些都是額外的支出。

算計著這些錢,他們便不願意讓孩子去讀書。

義務教育宣傳工作一直是各地縣衙禮房的重中之重,每年為了讓那些家長送孩子去上學,禮房和縣衙的人是絞儘腦汁。

為了實現“不丟下一個孩子”的目標,每年禮房是兵家三十六計全都用上,跟家長們鬥智鬥勇,恩威並施。

前不久開學季,縣衙裡就枷了五個人,就是苦勸都不願送孩子去上學,最後縣令一惱,直接把人給枷了示眾,最後還拉去修橋鋪路,足足服了一個月的勞役才把人放回去。

那之後,許多強著不肯送孩子上學的人才服軟,即便不開心也會送孩子去上學。

趙鳴鳴此時就一邊記錄一邊誇劉家有遠見,“送孩子上學是對的,現在外麵找工作,就是洗個碗都要問識不識字,會不會數數,有沒有學堂畢業證。”

“都是跑堂的,讀過五年書的就有可能升賬房,升采買,沒讀過書,不識字的,進去是跑堂,出來的時候還是跑堂。”

一旁的村民們連連點頭,紛紛應和道“現在外頭找工作難了,沒上過學的吃虧,隻是上過五年學堂的也吃虧,還是要有一技之長。”



最新小说: 都市龍蛇 靈氣複蘇手持Omnitrix 綜影視:不服就一腳乾翻他 星際最強大腦 轉生成為塔防遊戲的暴君 天落青雨 再凶我就哭給你看 救命!十年竹馬暗戀成癮 暮雲天舒 穿越小霸王孫策,開局拍賣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