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得罪了賈後。
看看衛瓘的下場,他能不能活到今年年末還不一定呢,雖然他們很欽佩他,也很想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但他們不敢。
於是,趙治的婚事就這麼拖住了。
不是就真的找不到兒媳婦了,可太差的,彆說趙治,趙長輿都看不上眼。
他自己就是寧缺毋濫的人,更不要說去委屈兒子了。
最後還是王娘子出馬,她寫信給太原娘家,邀請幾個侄女來京做客。
太原王氏也怕,但也不好直接回絕,於是把旁支幾個女孩送了過來,王梨花是個意外。
她是嫡支,但她母親早亡,父親不怎麼親近她,相比之下,她和王娘子這個姑姑更熟悉一些。
祖母在世時,每年都帶她去京城小住,她和王娘子這個姑姑也很親近。
她對趙治這個表兄沒什麼想法,但聽家中兄弟們談了一嘴,說姑父若被問罪,趙治很可能和衛家子弟一樣。
“就算逃過一劫留下命來,他也隻能躲回鄉下去,何苦來禍害我們家的女孩,不如回村娶個村姑算了。”一臉的幸災樂禍。
王梨花聽了都火大,跳出假山道“親戚落難,兄弟們不說幫扶,也不該如此落井下石,連最基本的廉恥都沒有了。”
正在幸災樂禍的一眾兄弟頓時臉一紅,漲得鐵青,反問道“你這樣偷聽人說話就有廉恥嗎?”“什麼偷聽,我好好的在假山這裡坐著歇息,是你們不長眼,彆的地方不選,非得選在這裡說姑父一家的壞話,你們硬要我背後道人是非,難道我還能阻止嗎
?”
“你個女郎,也忒不牙尖嘴利了,外頭的事你知道什麼?”
“道理說不過就扯男女之彆,哦~我知道了,原來背後道人長短,給親戚落井下石原來是你們男子的擅長,我們女郎是自愧不如的。”
王氏兄弟氣炸了,鬨將起來,最後王梨花也被送出來了,用她叔叔的話說是,“你既然如此仗義,這次京城你也去吧。”
王梨花自己想去是一回事,被逼著去又是另一回事了。
她氣得掉眼淚,從太原到京城哭了一路,和陪伴她的青姑道“我就知道,家裡都欺負我沒父母做主。”
青姑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道“女郎仗義執言的時候怎麼沒想到這一點?”
王梨花不服氣道“姑母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眼看著他們落井下石?”她碎碎念,“父親不管我,隻有姑母記得我的生辰,每年都派人給我送生辰禮,過年過節,凡兄弟姐妹們有的,我也都有,往年和祖母住在京城時,也沒少受
姑母的恩惠,現在他們家還沒落難呢,他們就如此作踐姑母一家,等真的落難了還了得?”
“他們也蠢,親戚落難,不說幫扶,至少不該落井下石,不然以後誰還敢與我們王氏做親戚?”青姑“女郎分明知道大道理,奈何脾氣太急,總是藏不住話,不然您有這樣的見識,怎會被他們推出來?以後您可得改一改這脾氣了,還好這次是去姑奶奶
家,要是去彆家,不知會怎樣呢。”
王梨花嘟囔著嘴不肯認輸。
王娘子雖然出嫁多年,但在娘家還是有耳目的,這些女孩還沒到,她就知道了家中鬨的事。
她也有些氣惱,本來就不好的身體更差了。趙治和趙長輿都勸她想開一點,“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倒也不用太過為難他們。倒是梨花這孩子重義氣,不枉費你往年照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