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的是賈後,朝臣們也不同意。
一直避開趙宅的朝臣們這次是忍不住上門了,拉住趙長輿道“衛公一去,你就是朝首,是國家棟梁,你若辭官,大晉危矣,陛下危矣。”
如今整個朝堂裡,能出來與賈後和司馬氏那些虎視眈眈的王爺們對抗的,隻有趙長輿和王衍兩人了。
但王衍基本放任,趙長輿再一走,這個國家是真的完了。
趙長輿心裡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雖在心中吐槽他們趨利避害,但也實在是放心不下。
在其位,謀其政,他一日是中書令,一日便要行使中書令的職責。
若因他任性辭官的緣故國家分崩離析,他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
所以,朝臣一挽留,才冒頭的逃避想法便被壓了回去,趙長輿沒有走,讓兒子回鄉後就繼續留在了洛陽,勤勤懇懇的為大晉縫補這破破爛爛的王朝。
但趙長輿主動辭官卻讓賈後看到了他的重要性。
她為什麼挽留?
因為趙長輿辭官的請書一上,趙王司馬倫便蠢蠢欲動,暗地裡聯係了太子。
太子司馬遹和他的傻爹不一樣,是一個很聰慧,很優秀的繼承人。
晉武帝為何堅持傻兒子繼位?司馬遹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他一出生便被晉武帝親自教養,他手上自有一股勢力,賈後剛掌權,才通過殺楊駿、衛瓘後奪權,在朝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此時還沒站穩腳跟呢。
現在朝堂上,她是一股勢力,太子是一股,司馬氏就番的王爺們是一股,還有一股是趙長輿。
而趙長輿既保護太子,也保護皇帝,如果他辭官離開,很可能會逼得兩邊保護的朝臣徹底偏向太子,司馬氏就番的王爺們再和太子聯合起來,她必死無疑。
他們不會殺皇帝,但可以架空他,再殺了皇後……
賈後雖心胸狹隘,但智商超群,在察覺到有這樣的苗頭後,她立刻讓皇帝挽留趙長輿。
可心裡到底不高興,於是某天就攛掇著皇帝去問趙長輿,“卿昔日曾說朕不能承擔國事,現在又如何說?”
趙長輿不慌不忙,彎腰恭敬的道“臣過去事先帝,的確說過這樣的話,幸而不曾實現,實乃社稷之福,但臣不敢逃脫罪責,請陛下降罪。”
皇帝憨厚,見趙長輿道歉請罪,連忙道“無罪,無罪,朕恕卿無罪。”
躲在屏風後麵聽的賈後……
趙長輿感激涕零,跪下道“陛下寬厚,臣卻不能寬宥自己,臣回去便閉門思過,為陛下茹素三月祈福,以贖臣罪。”
趙長輿一臉感動的出宮,直到進了自己的馬車才收起臉上的表情。
他心中複雜不已。
皇帝是個寬厚善良的人,奈何是個傻子。
趙長輿心裡有些後悔,當時提議廢太子不成之後,他應該接著提議殺了太子妃,換一個賢良的太子妃才對,怎麼能就此放棄呢?但想到現在野心勃勃的各司馬王爺們,他又有些不不確定,若不是賈後,隻怕也彈壓不住那些王爺,要想國家安定,隻怕還得提議先帝把其他兒子和堂兄弟
及其後嗣全殺了才行。
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不可能。
偏先帝臨死前又出了一個昏招,竟分封各子,以至於造成如今的混亂局麵。
趙長輿歎息一聲,扶額靠在一側。
隻短短的兩年,他的頭發就見白了,這兩年出的心力,竟比過去二十年的還多。
趙長輿回去吃素。
全吃素是不可能的,他就不是個委屈自己的人。
他隻遵從禮儀。
當年他母親去世,他在家中守孝,隻按照禮儀,該哭的時候哭,該祭祀的時候祭祀,也傷心懷念,但該吃還是會吃。
此時也是,他答應了皇帝要茹素祈福,而當下的茹素是不見葷腥。
那就不見唄。
水煮青菜,湯是用燉過雞的湯煮的。
蛋不屬於葷腥,所以荷包蛋,水煮蛋,煎蛋,除了雞蛋還有鴨蛋,鳥蛋,各種蛋,他換著吃。
頭發已經花白,他不能再委屈自己了。
三個月而已,忍忍就過去了。
於是,茹素三個月的趙長輿不僅沒消瘦,還稍胖了一些,惹得傅祗、張華等人頻頻看向他。
趙長輿視他們如無物,不搭理他們。
賈後忍不住磨了磨牙,打聽到趙仲輿和他兄弟不和,於是讓皇帝把趙仲輿從外麵調回來。
即便她要借助他的能力保住皇帝的權威,那她也要他過得不舒坦。
而且趙治守孝回鄉,她不能征辟他為官,管不到他頭上,可洛陽這裡總要有趙長輿一個軟肋在吧?
等趙仲輿回來便可知,他到底是一把刺向趙長輿的刀,還是趙長輿胸前的一根軟肋了。
不管是哪一種,賈後都要用起來。趙長輿聽到調令歎息一聲,知道此事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