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結成穩固的軍陣,沒有核心領袖,沒有能與薑望相抗一合的強者。
在這樣的境況下,薑望走到哪裡,海族頭顱滾到哪裡,根本沒有抵抗能力。巡回幾合後,仍然占據數量優勢的海族大軍,就已經崩潰!
浮島守軍亦在這時候發起了全麵反攻。
薑望隨手將蝠山王的頭顱扔到甲板上,聲極淡然:「吳將軍,兵書有雲,擒賊先擒王!」
這是回應吳渡秋的那一句請教。
吳渡秋先前乃是春死軍正將,在篤侯曹皆麾下征戰,很得欣賞。也算是軍中俊才,兵法不可謂不通。來迷界駐守一島是為了曆練自己,尋求神臨之機。
畢竟天人之隔不邁過,將職之上亦關山難越。如已故的重玄老侯爺那般用兵如神,曆次大戰無一失手,屢建武勳,還能一手教出名將重玄明圖的....畢竟隻有那一個。
不成神臨,在大戰場上很難自保,軍職上正將也基本到頂。
重玄老侯爺便是有那般傳奇的經曆,更有重玄家的支持,也一直未能執掌秋殺,引為一生之憾。
他吳渡秋若是能夠成功神臨,他日回歸軍中,陳澤青大帥也會給他留位置,他更是可以跟隨篤侯去天覆軍中任職。
以他的眼光看來,「擒賊先擒王」這一句,直指問題核心,當然算得兵法精要。
但要說此言為兵法之最,實在沒什麼道理。可看著眼前瞬間逆轉的戰局。
看著完全崩潰了的、四處逃散的海族戰士。這話又太有道理!
冠軍侯常說"大道本真,斬妄見性」,兵法難道不是也如此嗎?兩位絕世天驕,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吳渡秋沉默了半晌,由衷地道:「侯爺好韜略!」
餘音未落,飛雲樓船遍生熾光,已然撞進了逃散的海族群裡,弩箭、撞角、長槍、軍陣秘術.....這台為戰爭而生的軍械,開始大肆屠戮!
在徹底混亂的戰場上,有一道電光倏忽飛轉,殺戮無數後,掠至薑望身前,化作一個高瘦中年男子,當頭拜倒:「莫世儀見過武安侯!大恩難報,涕零不知所雲!」
吳渡秋是辛酉第一浮島的副島主,
此島島主莫世儀,乃齊國白芷郡莫家的第一高手,亦是辛西區域人族的唯一一個神臨修士。
因為迷界的特殊性,他反倒是不太被人們知曉的。
白芷莫家現在最有名氣的,當屬年輕一代的莫連城。其人亦為俊才,當初黃河之會開始前,一度在民間呼聲甚高,不少人期許他代表國家出戰黃河之會外樓場。當然,其人與重玄遵發生衝突後,每遇重玄遵必繞路而走的故事,也常被巷議。
吳渡秋作為重玄遵的朋友,與莫世儀在一起共事,也有人會覺得,或多或少有些尷尬。但辛酉浮島遇險時,莫世儀留島堅守,吳渡秋突圍求援,各無怨言,各自搏命.....無疑是袍澤相宜的典範,亦算得齊軍英雄風氣的體現。
海族王爵無弱者,能在迷界鎮守一方,與海族王爵對峙的,自也弱不到哪裡去。如丁景山,如莫世儀,都是可以擠在強神臨的分界線上的。
同為神臨,對薑望執禮甚恭。拜的是援救浮島之情,拜的也是國侯之尊。薑望一把將他扶起來:「袍澤必救,無需言謝。」
他的目光在浮島上橫七豎八的人族屍體上掃過:「不如多斬敵顱,告慰英靈。」
「豎旗!」他如此喝道。
正在肆意衝殺的飛雲樓船上,轉輪啟動。桅杆上升起一麵大旗,迎風飄揚,紫麵赤字,刺曰「武安」。
此時樓船之上,有兩杆大旗飄揚。一旗經緯,代表大齊。
一旗武安,代表薑望。
「莫島主,你暫時還不能休息。」薑望道:「請引精兵,帶本侯坐艦,前往第二浮島,援救彼處。」
莫世儀禮道:「末將領命!」
旋即飛身而走,召集能戰之兵。
方元猷在心裡歎了一口氣,見侯爺實在沒有親自帶兵的意思,也隻好指揮飛雲樓船,跟著莫世儀走。
明明強弓勁弩大船重兵,甲士訓練有素,兵陣精熟強大....到哪裡都算得強援,怎麼在侯爺旁邊,就總有一種累贅感呢?
動不動離船而走!
「吳將軍!「薑望又道:「還請你帶一下路,咱們去第三浮島看看情況。」辛西區域應當沒有第二個海族王爵,有的話早就出現在第一浮島外了。此時的辛酉第二浮島不知是否失陷,但駐紮彼處的海族軍力,肯定是擋不住莫世儀和飛雲樓船的。
倒是辛酉第三浮島丟得蹊蹺,且已經失陷了幾天更有莫測之風險。戰場上的逐殺還在繼續,但嘈聲愈寂。
跑得快的早就跑了,跑不快的早被殺。剩下零星隊伍,掀不起什麼漣漪。而第一浮島的戰士們,已經被圍困許久,又經曆了被攻破大陣,和絕地反擊,此時也多的是癱在地上不想動彈的。
都統、隊正和一些尚有餘力的精銳戰士,在戰場上來回巡走,對未死海族補刀的同時,也將癱軟的兄弟們扶起來,儘量使其靠坐,幫忙調整呼吸、理順氣血。
地庫裡成箱的氣血丹、道元石、各類傷藥,都被拖出來,按區域分配。不時有呼痛聲,不時有慘叫聲,也不時有暢
快的大笑聲。
戰事雖然慘烈,能夠活著打掃戰場的,總比躺著被打掃的要幸運。
薑望沒有過多的關注戰場,抓緊時間讓吳渡秋帶路,自往辛酉第三浮島而去。
「吳將軍。「在疾飛的途中,薑爵爺用一種我來考考你的語氣,漫不經心地道:「莫島主與本侯坐艦去救第二浮島,本侯與你來第三浮島,這在兵法上怎麼說?
吳渡秋不知道武安侯為何總跟自己提兵法,有些莫名其妙,但也老老實實地回答:「這叫齊頭並進,直搗黃龍?」
薑爵爺唔「了一聲,麵上沒什麼表情,心裡卻輕鬆了許多。
事後給祁帥的報告,知道要怎麼寫了....
此次自決明島出發,協防丁卯浮島的軍事任務,失期幾乎是一定的了。
在齊***法裡,「失期」算是一個較為危險的罪名,但也很具彈性。最嚴重甚至「全軍皆斬」,最輕的隻需鞭笞統帥。
「失期」導致的後果,和導致「失期」的原因,都是影響罪名的因素。
迷界移位是客觀原因,且是薑望這等神臨強者都無法左右的客觀原因,無法預知,不能扭轉。因此導致的「失期」,無論後果如何,都不算太嚴重。
因為這是任何人在那種情況下都無法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士卒皆無罪,隻負有領導責任的統帥,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問責。
當然,哪怕問責再輕,堂堂武安侯,第一次獨自帶兵出征就被問責,也多少有失國侯體麵。
但他在「失期」的過程裡,還主導了對辛酉浮島的援救,陣斬海族王爵,擊破海族大軍,這就是功大於過。
大功需賞,薄懲可消。
為吳渡秋所「征」的「袍澤必救」,也可以對祁帥的軍令稍作覆蓋!待得掃儘辛酉海族,儘還人族浮島。
誰能說武安侯不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