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四十歲的時候,她等到了武道通天。
先賢說“四十不惑”,她如今,真不惑矣!
“四十歲,真是個不錯的年齡!”她抬起她的右手,張開五指,如要掌握天下。
那懸在高處的方天鬼神戟劇烈震顫,幾乎搖動了時空,令得無數鬼神都拜服:“我未生早,也未生晚!”
……
……
王驁登頂武道絕巔,震動天下。
薑無憂升華道武,英華臨淄。
天空閒雲遊蕩,平等地任人觀賞。
雲被切割又聚散,好似人心的波瀾。這波瀾,也蔓延到了朔方伯府。
“少爺!少爺!慢點兒,當心摔著!”
侍女在院中賣力追著,跑得氣喘籲籲,但又不能真個追上了。
前麵牽風箏的小男孩兒跑得飛快,邊跑還邊回頭看,清脆的笑聲在空中回蕩。童年可不是就該有純粹的童趣?
“少爺……”
侍女不追了。
因為少爺停下了腳步。
個子不高的小男孩,一把拽下風箏線,令那飛得快活的蝴蝶風箏,重重墜落在地,活靈活現,變作屍體。
男孩回過頭來,一張很是精致貴氣的小臉,很有幾分陰沉。
侍女的心臟驟然一跳,竟不敢言語。
眼前這個八歲的小男孩,正是當今朔方伯之嫡孫、已故鮑仲清之遺子,鮑氏一族眾星捧月的貴公子,鮑家小少爺——鮑玄鏡。
他天生道脈,早慧非常,私塾的先生,根本教不了他。朔方伯請了八個飽學的西席,輪番給他上課,一天八節課,每節課半個時辰。沒幾天就把西席都掏空,很快就要換先生!
因為鮑玄鏡一點就通,一學就會,不耐煩隻字片句,要每位先生隻講重點,所有的細節,他可以自己在腦海裡彌補。所以哪怕學富五車,在鮑小少爺麵前,也隻能車水馬龍。
在修行上更是不必多說,鮑氏家傳最複雜的九天風雷陣,他輕鬆就掌握,五歲的時候就憑此奠基,正式“遊脈”。
也就是周天境需要一定的閱曆,來凝聚周天意象,他才暫時擱置。
但一身拳腳功夫,已是等閒師傅教不得。現在都是朔方伯親自帶他。朔方伯忙於軍務的時候,昌華伯、英勇伯也來。
時人都稱為“小冠軍”,期許他是第二個重玄遵。遲早勇冠三軍,風華臨淄。
鮑家的小少爺,不僅天資好,心性也好。知書達禮溫文恭謙。才八歲就有不少貴族想來許親,紅繩一個勁兒地往他腳脖子上套,都被伯爺以年少回絕。
今天這樣陰沉模樣,倒是從未出現過。
至少這名侍女從未見過,故一時驚在那裡。
鮑玄鏡自知失態,忽而一笑:“小秋姐姐,幫我撿一下風箏——我想起今天的書還沒有看完,不能耍了。”
這個笑容解凍了院落,侍女鬆了一口氣,低頭禮道:“少爺去吧,這裡奴婢來收拾。”
很多人都知道,鮑仲清的遺孀苗玉枝,很崇拜太虛閣的薑閣老。
凡薑閣老讀過的書,都要買回來給鮑玄鏡讀,說是“見賢思齊”。
鮑玄鏡還在繈褓裡的時候,就跟薑閣老很有緣分,見旁人都不理,見薑閣老就笑。
最近小少爺在讀《史刀鑿海》,那堆起來如城牆般的大部頭,叫人望而生畏。
小少爺倒是讀得很投入,無愧於博望侯對他的評價——“真·敏而好學”。
鮑玄鏡走進書房,順手將房門掩上,小臉頓時陰沉如水。
“恨我晚生兩百年,不能奪此大道!”
“莊承乾真該千刀萬剮,折磨永世!”
他還是不夠自信,要早生兩百年才能壓製王驁,奪得武道絕巔。某些人早生二十年就可以。
從“幽冥神祇”到“現世神祇”,說是一步之遙都太遠。他本就在幽冥世界裡有絕巔之上的力量,現在追求的是萬界恒證超脫,應該說隻有半步的距離。
但就這半步,他已經走了太久!
堂堂幽冥神祇,以漫長的時光落子,幾經波折,終於孕生道胎,被現世認可,獲得更進一步的可能。卻也要等待這具孩童身體緩慢的成長,不使世人生疑。
這八年,過得太辛苦!
他不懼怕任何對手,不怕跟任何人對局,但裝成嬰兒哄傻子,哄一堆傻子,實在是痛苦的事情。連他這種活過漫長歲月的存在,都覺得難以忍受——或者這也是他已然為人的證明,開始有了人身脆弱的感受。
包括焦慮,包括嫉妒,包括遺憾。
眼見得那王驁,以不過百歲的年紀,走到這一步,身登絕巔,手握開道功德,超脫唾手可得。
他這心裡的滋味,實在難以言說。
極安靜的一座書房奔流極激烈的情緒。又驟收於一瞬之間。
“咳!”
他輕咳一聲,乖乖坐在了書桌前,攤開《齊略·卷三》,認真地讀了起來。
幾乎與此同時,當代朔方伯鮑易,車駕停在府門前。
這位眉眼和順的九卒統帥,大步走入府中。王驁轟開武道,成就通天坦途,直接撼動了現世。洞此世之真者,自然看在眼中。
天下武夫都受益於王驁,他們身上的武氣,也都給予王驁反饋。
此一時天下血氣洶湧,堪稱壯闊。實在是萬載未有之奇觀。
朔方伯從來是打定主意不回頭,早就為鮑玄鏡規劃好路線,這一時也生出念頭——或者可以問問鏡兒,是否願學武道。這孩子拳腳兵器,也都是頂級天資。
“道”幾乎窮儘變化,“武”才剛剛開荒,還有大片沃土,正是衝鋒陷陣、占地為王的好時候。
不過這孩子,有一點怪……
……
“昔年武帝……”
鮑玄鏡在書房裡讀著讀著,聲音慢慢小了。
這八年來他倒也沒有閒著,仗著年紀小沒人戒備,蜷在娘親的懷抱裡,四處布局落子。在陰影之下,慢慢侵蝕這臨淄顯貴之家。
整個鮑家,他唯獨不敢對朔方伯動手,不僅僅因為此人身載貴勳,牽動霸國國勢。更因為此人經常麵聖,容易被那位東國霸主發現端倪。
鮑玄鏡雖然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但現在還沒有跟那位絕世梟雄照麵的打算。
畢竟活過漫長歲月,也知“萬全”並不為全。
借著窗外天光讀書,鮑玄鏡莫名其妙地想到——
第三卷就是齊略最後一卷,齊國的曆史底蘊,的確比不得另外幾個霸國。司馬衡重訂此書的時候,恐怕那前武安侯就要列名史書。
嘿!不知有緣人是否有緣同章而載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