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派難學,學不精用藥也容易出事,也正是因為那樣,才導致經方派老中醫越來越少。
葉晨和韓儒春,韓平在那聊著。
晚上七點半。
韓儒春的老伴和韓平的妻子,婆媳倆人已經做好了豐富的晚餐。看到她們忙碌了那麼長時間,葉晨說道:“阿姨,真麻煩你們了。”
“葉醫生,不麻煩,難得來這裡做客。”
葉晨和韓家一家四口坐下來。
其實,韓平夫婦也有一對兒女,兒子讀高中,女兒讀初中,這兩人都是住校的,平常韓平夫婦住在另外一個地方。
葉晨看得出這是典型的上海家庭菜,看起來還不錯。
。。。
當葉晨和韓家人在那吃晚飯,到晚上八點多,葉晨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不過,韓儒春夫婦,韓平夫婦吃飯都比較慢。
而這個時候,韓平的手機響起,韓平起來去拿起,發現是醫院那邊打來的。
“我是韓平。”
那邊詳細和韓平說起來。
韓平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事,隻能說道:“那我趕過去。”
“韓平,出什麼事了?”
“剛剛附屬醫院那邊的西醫院一個流腦患者,情況比較嚴重,雖然隔離治療,但是現在西藥無效,想讓中醫治療看看。”
流腦?
這個病可不簡單。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類傳染病,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冬春季多發,發病以大於15歲兒童為主,小於7歲兒童病死率較高。
國內每年報告數百例流腦,以散發為主,部分地區有聚集性病例發生。
流腦重症病例可在24小時內死亡,幸存者中仍有10%到20%留有嚴重的後遺症。
曆史上國內流腦病例以A群腦膜炎奈瑟菌為主,近年來流腦病例中C群、B群腦膜炎奈瑟菌檢出呈增多趨勢,部分地區C群腦膜炎奈瑟菌已成為流行優勢菌群,少數地區檢出W135群、X群腦膜炎奈瑟菌。
流行性腦膜炎,大約每35年出現一次小流行,每810年發生一次大流行,形成一種周期性流行的現象。
當健康小兒吸入帶菌的塵埃後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狀,這時的表現與一般的感冒不易區彆。
有的小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期就被控製了,如不能控製,細菌就進入血液循環,形成菌血症。
這時表現為高熱、惡心、嘔吐,皮膚出現瘀點、瘀斑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於肩、肘、臀等易於受壓的部位。
病原菌最終可侵及腦膜,發展成腦膜炎,出現腦膜剌激征和顱內壓增高,如煩躁不安或嗜睡、抽搐、頭痛加劇、嘔吐頻繁、高熱不退,嬰兒則表現為拒乳、兩眼凝視、高聲尖叫、前囟飽滿和腦膜剌激征。
暴發型流腦由於腎上腺皮質出血,可出現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症狀,如嚴重休克、麵色蒼白、四肢冰冷、脈搏摸不到、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鈍、神誌昏迷。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本病治愈率較高。一般死亡病例多為暴發型,短期內死於嚴重休克或腦疝。
普通型病兒若早期采用適當治療可徹底治愈。嬰兒時期症狀常不典型,診斷較為困難,如延誤治療,即使存活,也易發生後遺症。
流行性腦膜炎常見的並發症為關節炎、硬腦膜下積液或積膿。後遺症有耳聾、失明、肢體癱瘓、智能及精神改變、腦積水等。
流行性腦膜炎的預防需采取綜合性措施,病人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因為會死人的,傳染性又很強,所以這個病還是比較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