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進行這樣的一次宣傳雖然困難,這個點子的光芒卻又顯得那麼耀眼,讓人不去一試就覺得不甘心。
森高千裡的新單曲銷售狀況不錯,但是離紅起來還差那麼一把火。這種仿佛再往前一點就能成功突破的感覺,使得她背後的唱片公司和事務所也跟著變得大膽了。
於是,一場唱片公司和事務所的負責人都到場的商討會之後,雙方達成共識,賭上這一把,為森高千裡的宣傳推廣之路再添上這一把火。
……
負責了這份宣傳工作的人,是森高千裡事務所的統籌經紀人山內建一。
他中等身材,相貌溫和無害,像個普通上班族。雖說相貌平平,不過正是利用這種看上去不太聰明的長相,讓商談的對方不知不覺間放下警惕,進而被他給達成目的。
對於岩橋慎一給出的這個主意,山內建一先是覺得彆出心裁,隨即感到麻煩上身。
在山內建一看來,把打歌宣傳大張旗鼓的跟“時代”扯到一起,想得出這種辦法的岩橋慎一夠大膽的。他不反對這個提議,但是對於會收到多少成效,並不報以過度的樂觀。
對他來說,這次無非是接到任務,然後完成任務而已。
接到任務,山內建一首先把岩橋慎一那番關於“時代”的高論給整理出來,方便在之後進行說服的時候使用。
準備好了道具,接下來就是開會選出適合去爭取的目標。
這樣的宣傳方式,跟上歌謠節目打歌不是一回事,有個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一次隻能爭取一個,隻能用一次,萬萬不能出現那種突然間被複數的綜合類媒體給點到的情形。要不然的話,傻子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事務所和唱片公司在後邊動了手腳。
要給觀眾一種自然不刻意的感覺,是這支單曲的出現,讓人感受到了這種時代感進而發表感想,而不是事務所的人主動找上門去做了什麼y交易。
這就像是章推,一邊是大神看了覺得不錯主動給的,另一邊是這樣那樣以後換來的。
……
從事經紀人這類工作,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去和業界打交道,這是一份需要不停低下頭去軟磨硬泡的工作,談不上舒適,或許應該說是無比辛苦才對。
本來就不輕鬆,這次接到的任務更是刁鑽特彆,本質上雖然還是拜訪,是軟磨硬泡,但是對象卻變了,為此,大概要付出比平時多三倍的努力。
經過多方的周旋和聯絡,最終取得了進一步商談可能的,是為多家綜合類雜誌供稿的評論家川畑吉一郎。
川畑吉一郎名氣極大,十個佐藤良平捆起來都比不上他的影響力。
打歌打到評論家這裡,這種做法前所未聞,能夠敲開川畑吉一郎家的大門,還是看在南沙織的麵子——川畑吉一郎本人是南沙織的粉絲,並且在聽了森高千裡的翻唱以後覺得還不錯。
但是,光憑這一點,並不足以打動川畑吉一郎同意見山內建一。
山內建一也有些意思,他並不是那種憑著一股傻勁兒往前闖,隻會彎腰鞠躬說“拜托了!”的人,而是會動動腦筋,思考把話怎麼說才能讓對方感興趣。
之所以能夠成功拜訪川畑吉一郎,是因為他自己主動提到了一個不錯的話題,“今年是南沙織桑出道十七周年,也是這首《17歲》發行十七周年。”
在這個如此巧合特殊的年份上,森高千裡以新時代的方式和流行重新演繹了這首歌,而在這十七年間,社會變遷,進入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高速狀態。
在這十七年間,發生過許多大事件,並非一帆風順,曰本人的內心也在不斷變化,而現在,則邁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川畑吉一郎光是聽到這個話題,腦中就先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四處奔波,想方設法,當終於說動川畑吉一郎的時候,如釋重負的山內建一回到事務所,忍不住在心裡想,這次的宣傳如果不能收獲到足夠的、跟他的努力相匹配的效果,那他真想去跟出了這個主意的岩橋慎一打一架!
……
兩周後,《周刊現代》社會版刊登了評論家川畑吉一郎的特彆企劃稿件《永遠青春,永遠美好的十七歲》。
川畑吉一郎在文章當中,以南沙織出道十七周年為話引子,寫到了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兩次石油危機下,不景氣時期從偶像身上獲得支持的大眾,寫到了左翅青年的失敗使得後來的年輕人們失去了那種積極的行動力。
當然,絕對不會漏寫的是現在這個時代。川畑吉一郎和憂心忡忡的佐藤良平不一樣,他對現在的時代充滿樂觀。
這首《17歲》隻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各出現了一次。開頭以南沙織出道十七周年為話引子,到了最後,則用了森高千裡的新版《17歲》收尾。
“我近來聽到了名為森高千裡的歌手翻唱的南沙織桑的《17歲》。十七年過後,還有人能夠重新演繹這首歌,著實是件令人感動的事。”
“但比起感動,我對相隔了十七年的兩個《17歲》那截然不同的風格感觸更深。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一個即使跳著快節奏的舞也不會掉拍子的時代。”
“而森高千裡的《17》歲,加深了我對這件事的印象。”
……
《周刊現代》是發行量穩居綜合類雜誌前三名的超級暢銷雜誌,遠遠不是《iclife》這樣算不上是頂尖的音樂雜誌可以相提並論的。
雜誌發行後,同一時刻,有站在書報攤前看著這份雜誌的人、有坐在家裡悠閒翻閱雜誌的人、有休息時間看雜誌來打發時間的上班族、有做完家事以後無聊翻看雜誌的主婦,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
一部分讀者看過文章以後不放在心上,但仍有另一部分讀者,一方麵被勾起對南沙織以及過去時代的懷念,另一方麵,則又被勾起對森高千裡的好奇。
南沙織的《17歲》家喻戶曉,森高千裡的《17歲》又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