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看似溫和,可打小就倔,認定的道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朕已經老了,你不為朕考慮,也該為天下蒼生著想,你乃皇家子,生來便要承擔責任,怎能因一己喜好拋棄江山於不顧……”皇帝聲音沙啞。
“父皇放心,您身體如今還不錯,兒臣這些年也跟著雲眠了解了不少養生之道,都會悉數交給父皇,隻要父皇愛惜身體,足以將小十弟教導成人。”說著,蕭元燧將蕭巳推上前去,“有兒臣這個前車之鑒,想必父皇能養出一個最滿意的孩子。”
皇帝看著眼前的小兒子,心裡依舊很難受。
一個才五歲的孩子,如何能比得過燧兒呢。
“如今朝中一片清明,他身邊有名師教導,又有寧家、葉家這等忠臣相伴,再得父皇照料和提點,絕對不會長歪的。”蕭元燧認真又道。
他父皇的身子骨確實不錯,最低也能活個十年八年,若是身子骨養好一點,便是十五六年也不意外,若他做太子,如今是父子相親,將來呢?
父皇已放棄過他一回,父子之間已有嫌隙,將來還會有第二回。
他不想做那弑父殺君之人,也不想讓父皇繼續做個疑子的昏君,倒不如各退一步。
父皇看重六弟,是因為那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
那就再教一個。
六弟幼年受豐吉公主影響,心性難改,可蕭巳不同,這孩子看似膽小,實際上隻是善於觀察,話不多罷了。
他從小細心懂事,足夠聰明、也沒有特彆的陰影,心眼正卻又不傻乎乎的容易被糊弄,從來都是有自己的主見,甚至常常能影響蕭辰這個哥哥,這樣的心性,隻要下功夫,必然能養得好。
蕭元燧說的話,皇帝懂,沒說出口的,皇帝也清楚。
這個兒子,已經不再信他。
因曾經的十六年父子親情,讓兒子選擇蒙一次眼睛,不去做個大逆不道的人。
兒子留在眼前,那再耀眼的明珠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蒙塵,他走了,反倒會讓他這個做父親的念念不忘、永遠心生愧疚,記住當年的錯誤決定……
皇帝將這兄弟倆留下許久,甚至接連數日,連連召見。
世人都以為,這是安王要被冊封為太子的預兆。
然而半個月之後,陛下突然下旨,封十皇子蕭巳為太子,擇吉日行冊封禮,普天同慶。
朝臣們震驚也不明所以,他們最滿意的太子自然是安王,蕭巳一個小孩子如何能與麵前性格已定的安王相比?
甚至還有些老臣找上了安王。
安王也沒將人拒之門外。
挨個見了他們,而這些人走後,便也不再反駁了。
聖上身體康健,從太子到君主,最起碼還要熬個十年以上,是要一個君臣猜疑的局麵,還是要君臣同心協力教導太子的局麵……
那還用想?
這壽命一說倒不是葉雲眠這個鬼醫傳出來的。
蕭元燧隻是說,聖上得了一些養生之法而已。
如今鬼醫就在京城,朝臣們自然而然以為這養生之法是葉雲眠給的,對鬼醫一脈的尊敬讓他們不得不懷疑陛下最起碼還能活個二十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