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點點頭,表示對這種事很熟悉。
我繼續道:“有次,來了一位專家,給董事長上了一課,董事長越聽越覺得專家有水平,按其指點,投資手機行業,在北京設立事業部,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在越來越分工細化的時代,我覺得專心做好一行就難能可貴了。中國人的思想,就是有了錢就膨脹,喜歡到處擴張,跨行業發展。
所以我到上州,沒有發現什麼百年企業,五十年的企業都沒見過。
隻發現有幾家百年老店,泡米粉的,做包子的,所謂百年還是誇張。
因為店子小,專心做好這一行。現在一年的收入,一個小店也有幾百萬。”
舒梅覺得我誇誇其談,在她麵前談企業之道,有點不高興,語中帶刺地說:“萬先生對企業管理也在行?”
我笑道:“紙上談兵而已,一個企業交給我,我也搞不好。我是覺得舒總不恥下問,才發揮了幾句。”
她笑笑。
“那就字測字吧。你說是‘每’,我就分析一下‘每’字。我在紙上寫了一個‘每’字。說道:
“它最原始的寫法是這樣。上麵是個草頭,代表著草非常豐盛的意思。”
舒梅問涎:“為什麼‘每’與草有關呢?”
“古人造字,一是象形,人就畫兩腳腿,水就畫波紋線。這個‘每’字,不是具體事物,就是隻能聯想。
看到無邊的草原,就想到這跟女人人母)生孩子一樣,繁衍出來的每一蔸草都是相同的。
她要懂不懂。
“女人是不是每次生孩子,都是複製一個人?”
她點點頭。
“所以,‘每’就是母親在複製下一代,他們看到草原,就是草在不斷地複製,後來看到‘海’。就是水在不斷地複製自己。他們看到‘梅’,就是樹在不斷地複製果子。”
她有所理解了。
我說:“不完全懂也沒關係。有些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但這個“每”字,也含有‘改革’的意思。
《春秋左傳》上有——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所以這個‘每’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但這個改革,隻宜循序漸進,不可有大動作。”
“為什麼呢?”
“因為‘每’字一改,必傷其‘母’。也就是說,如果不慎重,你的改革就會傷及原來的企業。”
她嗬嗬地笑了兩聲笑,說道:“你就從一個字來斷定一樁事?”
“對,這是我的職業,我不從一個字來斷定一樁事,那我測字乾嘛?”
她覺得失言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道:“萬先生的口才學識,確實名不虛傳。”
“糊嘴而已,說錯了甚至說反了,請你多原諒。我的話僅供參考。”
她笑笑,站起來問:“先生谘詢一次多少錢?”
我笑道:“曾經收過費,好久沒谘詢了,免了免了。”
她說:“下次專門邀你到我們公司看看。”
我抱抱拳:“有機會再拜訪。”
……
不過,我說話等於放屁,第二天,她就來了一係列大動作。有關她的事,我們後麵再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