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洗出來的水,靜置幾個小時,等到白色沉澱之後,將多餘的水倒掉,剩下的白色麵糊水,用一個平底的鐵盤,倒進去一點麵水,然後將容器放在沸水裡煮一會兒,等麵水凝固成薄薄的透明乳白色麵皮後撈出來,麵皮上刷上油,放到邊上,再重新重複剛剛的動作,不一會兒工夫,就能做好一摞的透明狀麵皮了。
這就是涼皮了。
切一把黃瓜絲,用蒜汁,香油,辣油,炒熟的花生碎,鹽,糖,生抽,醋等來調味,就是好吃還降暑的涼皮了。
如果喜歡吃芝麻醬拌的,就再加些芝麻醬進去。
家裡的小崽子們每隔幾天就嚷著要吃呢!
除了涼皮,還有綠豆湯,蓮子八寶粥之類的,都是夏天降暑的食物。
還有就是黃鱔,做黃燜鱔魚,還有鱔魚麵。
另外就是各種水果了,縣城裡羅宅院子裡的大桃樹今年還是結著累累的果實,夏涓涓摘了不少,給村裡相好的家裡都送了些,也通過空間,給羅老奶奶送去了些。
還有梅子,她今年還用山上采的青梅用冰糖泡了,然後兌涼白開喝,是相當健康的甜品飲品了。
另外還泡了梅子酒,是給夏雙山泡的。
熱歸熱,畢竟吃食上也虧不住嘴,所以倒也沒那麼難過。
八月初,趙書記通知大家,說是縣裡號召各個公社緊抓娃娃的教育啥的,公社就決定要自己組建農村小學校的消息。
這樣也方便公社裡的孩子上學,不用每天起早貪黑地去鎮上上學了。
而且,公社裡的知青這幾年雖說回城了不少,但每年也都零星地有新來的,也有些是跟村裡的漢子姑娘結了婚成了家,回不了城的,有的單純就是沒門路,一直回不了城的,也有不少。
讓他們跟著在地裡乾活,也的確有些對不起他們上的學,學到的知識。
弄了學校,讓他們當老師,教教村裡娃娃們識字,也算是人儘其才了。
而且,現在村裡的孩子去鎮上上學,每個學期也是要交四塊錢學費的,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村裡的學校辦起來之後,至少學費能減半,變成兩塊錢,也減輕了不少負擔,能上得起學的孩子,也多起來了。.goΠъ.
知青點的知青們當然也開心,當老師也有工分拿,至少不用辛苦地下地乾活了,誰不想乾啊?
學校最終定下來就建在清水村的兩間空房子裡,課桌講桌都是村裡會泥瓦工的用磚頭砌了腿,上麵用木板搭成的,坐的就是孩子們自己從家裡搬來的,放學了再搬回去也行,就放在教室裡也行。
村裡又組織選拔老師之類的,也是熱熱鬨鬨的。
朱大嬸的兒子朱小鵬去京市上了一年大學,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夏天的時候拿了畢業證,也被分配到清水村這邊的農業站來了。
雖然還是農村戶口,但農業站還是負責給他安排了工作,就在公社給趙書記幫忙,當基層乾部的,也算是半個吃商品糧的了。
聽說在村裡建小學校的事情,就是朱小鵬建議的。
公社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縣裡的表揚,還給撥了兩百塊錢經費,讓他們買課本,粉筆,等必須的東西,多餘的就發給老師當工資。
多餘是不可能多餘的,這點錢連課桌椅子也買不起,否則也不能讓孩子們從家裡帶了。
不過,反正困難不少,大家還是興高采烈地把學校辦了起來。
就讓趙書記兼任校長,另外一個公社乾部當副校長,朱小鵬就是教導主任,主抓教學和管教師的工作。當然,他自己也教學,就教數學。
其他的語文,地理,體育,音樂老師等也都定了下來。可惜是沒有外語的。
就建學校的事兒,還發生了些聽好的事情。
就是趙書記和朱小鵬負責把關選拔知青當老師。夏芳芳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居然也跑來嚷著要參加考核。
夏芳芳仗著李翠花和她爹欺負人的本事,冒名頂替了夏涓涓去京市上大學,後來又因為作弊,被學校開除的事兒,被全村人笑了一年多,大家也都沒想到她還能這麼不要臉地還跑來想當老師?
不過,趙書記也不是那種苛刻的人,就還是給了夏芳芳一個機會。
誰也不知道夏芳芳醉翁之意不僅在酒,她其實還看上朱小鵬,想跟他處對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