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夏涓涓就潛心複習。
有林玉茹和夏雙山在,家裡瑣碎的家務還有陪三胞胎玩兒的時間就能省出來不少。
按照她知道的,第一年恢複高考,是分了文理科的。文科考政治、語文、數學和史地。理科則是考政治、語文、數學和理化,如果有報外語專業的,還要加考一門外語。
各省市也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命題的,
四門每門的滿分都是一百分,加試的外語則是五十分,所以總分是四百分到四百五十分。
而當年的錄取分數線也都很低,基本上對半砍,210分往上就能過線。
不過,錄取分數線雖然設的比較低,但也不是輕易就能達到的。
畢竟經曆了十年的空檔期,而且當年的公布恢複高考的時間是十月,十二月就考試,也就是說,隻有一個多月的複習時間。
當然,也的確有很多人像夏涓涓一樣,提前得到風聲,提前開始準備的,但更多的卻是到了臨近的時候才知曉。
第一年的考生年齡跨度很大,有很多人都是已經結婚生子了的,也不可能拿出全副身心去突擊複習。
因此,第一年高考一共570萬考生,最終被錄取的,也就隻有接近三十萬而已。
報誌願的流程還是有的,不過為了優先保證重點院校的錄取率,重點院校是有優先錄取權的。
也就是說,你分數如果足夠高,那哪怕你填報誌願時沒有報考這個大學,最終也有可能被錄取。
這些都是穿越前的世界線上的情況,不過,這邊應該也是大差不差的。
至少京市也的確有兩所全國top的院校的,京大和清大。
夏涓涓的目標自然是清北。
畢竟,她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學習,還有充足的知識儲備,這一年高考畢竟跨越了十年,題目相對還是簡單的,所以,肯定要把目標定的高一點的。
她是打算報考文科的。
以後還要用自己的空間和物資來經商的,所以經濟商業金融是她打算報考的專業。
至於外語,她英語本來就不錯,而且空間裡的各種原裝外文書籍和音頻視頻資源也多,甚至可能比現在的大學裡的外語專業都要全,所以,也沒有必要專門去學。
理化生,她本來也記不得多少了,而且畢業後可能要被分配到各種研究所之類的單位,甚至可能要去彆的地方,到時候反而可能要跟厲戰兩地分居。
夏涓涓的語文數學史地都還好,政治最頭痛,連個複習的頭緒都沒有,因此大部分時間倒是用在了這一科上。
島上時間倏忽而過,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曾經皇城根上的京市,自然有不少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跑書店買教材,或者相互轉借,幾乎是一書難求了。
這些,自然都是傅南征寄來的信裡提到的。
傅南征這才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夏涓涓一年前讓他給買教材,興許就是預見了此刻的情形?
那時候書可好買多了!好多書都直接被當廢品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傅南征去那邊也就花了塊兒八毛的就買齊整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