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一出來,三人便提著竹竿相互配合擺動,仿佛在守城一樣。
這正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狀火器。
很原始,但是比震天雷的效率要高太多了。
試想想震天雷扔下去,爆破一聲,有時候說不定還炸不到人。
而這種“火槍”可以在敵人還在雲梯上的時候使用,雖然一次使用時間不長,但隻要有火焰噴出來,瞬間能讓一個攻城士兵倒栽下去。
那種場景,就像用火藥在烤螞蟻爬牆的一樣。
人怕火,這是本能。
不多時,那火焰燃燒完。
趙寧滿意地點了點頭,接下來陳規又開始安排。
這一次依然是竹筒,隻不過明顯比剛才的竹筒要粗,要短。
長度無所謂,主要是夠粗。
夠粗才能有充足的東西在裡麵,再將東西射出來。
巨竹中間有一處孔洞,那幾個人往孔洞裡填充了一些子窠ke),將子窠壓到前麵,然後開始加火藥。
最後放了一個引火繩。
將引火繩點燃後,發出一聲爆破,裡麵的子窠頓時傾瀉而出,竟然全部射在對麵的牆上,留下了大一片印記。
這下把趙寧驚喜得忍不住拍手叫好了。
這就是突火槍啊!
見趙官家滿意,陳規也舒了一口氣。
彆看它簡陋,這東西絕對是劃時代的!
人類第一次開始用管狀發射子彈,是後世火槍的雛形。
趙寧很滿意,他說道:“此物守城可還行?”
陳規說道:“此物守城可行,可以遠程對敵人造成一定的傷害和乾擾,隻是竹子的使用次數可能不多。”
“那就用鐵,如何?”
“用鐵?”陳規有些驚訝。
聽說之前趙官家給了軍器監一些圖紙,說是什麼火炮,也是用鐵,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造出來。
趙寧問道:“能否用鐵?”
陳規想了想,說道:“倒是能夠造出空心的鐵棍來,臣可以再試試。”
“一定可以!”
趙寧也不求立刻造出什麼火繩槍、燧發槍之類的,那不現實,但至少可以造出鐵質的管狀武器用來守城。
“哦,對了,官家,這些是我們在這段時間製作的時候的過程記錄,請過目。”
趙寧接過來仔仔細細看完,他雖然不是個工科生,但這種原始的製造原理他還是能看懂的。
看來格物院在製造火槍和突火槍的時候,積累了不少心得。
趙寧這種理科弱雞一眼就看出來問題來了。
並不是說陳規的邏輯有問題。
問題出現在度量衡上。
例如火藥的配比,火藥的填充,計量都不大。
古代最小的記重單位是銖,一兩等於二十四銖。
可問題是,怎麼稱重一銖?
或者十銖?
例如要放入十五銖火藥進去,怎麼放?
這些都沒有標準化。
沒有標準化,就無法精準的記錄實驗結果。
無法精準記錄的實驗結果,就等於白做了。
人類科學是一代一代人積累出來的知識。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