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騎兵隻有五百人,但是一出現,卻仿佛戰場上的死亡幽靈一般。
他們快速進入戰場,一進去,竟對原本陣型有些渙散的宋軍造成了碾壓之勢。
所有抵抗他們的,都被立刻殺死。
原本還在抵抗的宋軍,出現快速潰敗。
“報!劉總管,西夏人出現了一支具裝騎兵!”
“具裝騎兵!”劉銳眯起眼睛來,“是鐵鷂子!”
鐵鷂子,僅次於鐵浮屠的重裝騎兵,是西夏皇帝的親衛軍之一,是西夏精銳中的精銳。
鐵鷂子一律由黨項貴族子弟組成,平時每一頓都供給大量的肉,鎧甲是西夏最好的鎧甲,刀和弓箭是最好的。
關於鐵鷂子,汴京講武堂曾經用它與金國的鐵浮屠做過比較。
若是三千鐵鷂子和三千鐵浮屠正麵對衝,誰能勝?
嶽飛說鐵浮屠能勝,而李彥仙卻說鐵鷂子能勝。
甚至有人說,金兀術的鐵浮屠就是模仿的西夏的鐵鷂子。
《宋史·兵誌》記載: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裡而走,千裡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冒奔突之兵。
不僅僅如此。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談道: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
“瘊子甲”就是鐵鷂子披的鐵甲。
沈括曾在神宗五路伐夏之時參與了永樂城之戰,目睹“瘊子甲”的防禦功效,他是這樣說的:“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
也就是說,哪怕相隔隻有數十米,宋軍用最強悍的弩箭射擊,也不能射穿瘊子甲。
而宋代還有一說法: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皆為天下第一。
西夏不僅僅鐵甲鍛造技術強悍,刀劍的鋒利程度也是天下一絕,這些也都是鐵鷂子的配備之一。
當鐵鷂子一出現的時候,劉銳的臉色也變了。
那是夏主的親衛軍,據說一共隻有三千,居然出現在了這裡?
夏主真的是舍得下血本啊!
劉銳大怒道:“兒郎們,隨我一同去殺鐵鷂子!”
“是!”
剩下的宋軍立刻高呼。
劉銳親自身披數十斤重的步人甲,帶著一眾步人甲,慢慢地朝前麵的戰場推進過去。
鐵鷂子的衝勢越來越猛,如同一團凝固的鋼鐵洪流,在宋軍的軍陣中翻滾、咆哮。
他們手中的重刀一刀就能震裂宋軍士兵的骨頭。
無數人倒在這樣的兵鋒之下。
一旦這道防線被撕破,西夏大軍就能衝到城東,對正在攻城的宋軍造成毀滅性突擊。
ps:我強調一下,看到一些讀者說用開花彈,也就是打出去能爆炸的炮彈,這東西得有引信這個裝置,必須有,不然在炮膛內就爆炸了。
還有一看到戰爭就開始罵說不會用拒馬樁一類的嗎?
我在之前的戰爭就明確寫過,古代騎兵突擊之前,每次都得派少部分騎兵先去試探,遭遇戰是幾乎不可能用拒馬樁一類的,敵人沒那麼蠢。
我不可能每次寫騎兵戰術的時候,都寫一遍先派少部分去試探吧?
另外,還有一部分讀者,如果你們認為哪裡有問題,請有邏輯的明確指出問題所在,我們一起討論並且改正,我也在不斷學習。
但你籠統的扣一頂帽子下來,我接不住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