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話之後,趙官家不再多言,而是繼續垂釣起來。
他很熟練地拿起一些魚餌撒下去,然後安靜地坐在那裡,安靜地看著水麵。
水麵的波光映照在趙官家的眼中,有一種清澈卻神秘的感覺。
不知過了多久,趙寧已經釣了十幾條大魚,嶽飛竟然一條都沒有釣到。
趙寧不由得打趣起來:“看來鵬舉還是適合騎馬。”
“讓官家見笑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朕若提兵上沙場,恐怕不及鵬舉萬分之一。”趙寧站了起來,“走,過去喝茶,朕準備了許多點心。”
兩人來到涼亭中落座。
趙寧繼續說道:“隔行如隔山,曆史上那些非行伍出身的皇帝,親自指揮戰場的大局,沒幾個贏的,即便偶爾贏,也是在己方天時地利人和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朕常在想,當年太宗不急於北上,宋遼之間的格局會不會早就變了。”
嶽飛坐在一邊仔細地聽著,他不插話。
這個話題,是臣子不能亂碰的。
但實際上,大宋了解雍熙北伐那段曆史的,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像嶽飛這種能打全局戰爭的人,第一次知道趙光義打仗的方式後,心中是極其震撼的。
趙寧繼續說著:“鵬舉,你說是不是?”
嶽飛愣了一下,有些無奈地說道:“官家,太宗皇帝有太宗皇帝的考量,一定是臣等看不到的。”
“在朕看來,就是太宗皇帝乾預得太多,後來開啟潛邸之臣監軍的方式,也是使我大宋在戰場上屢次受挫的重要原因。”
所謂的潛邸之臣,就是心腹跟班。
例如趙佶的潛邸之臣有高俅、童貫等人。
高俅沒事帶著禁軍去蹴鞠,已經對軍隊有不小的危害,童貫那種跑去統帥大軍,那就是宋軍的不幸。
潛邸之臣做統帥,真正專業打仗的種師道,隻能打副手,決策不出自專業人士,而是皇帝的潛邸侍從。
有人說杯酒釋兵權是壓製武將,這恐怕是不對的。
杯酒釋兵權隻是把幾個軍防大佬給放回家享樂去了,提拔了新人,來穩定秩序。
真正對武人壓製的就是趙光義開始的潛邸領軍製。
趙寧這番直接地說出來,倒是又博得了嶽飛的好感。
官家是一個不避親疏的官家,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因為是先人就死不認錯。
但嶽飛卻又從這些話裡聽出了一些彆的味道。
趙官家繼續說道:“關於治理官員,朕不如趙鼎,關於調度錢糧,朕不及呂頤浩,關於上陣殺敵,朕不如你鵬舉。”
“朕手握天下權柄,一聲號令,天下人莫敢不從,但朕卻如履薄冰!”
“戰場不會因為朕的命令到了,就能取得勝利,民間也不會因為朕把話喊出去了,就能豐衣足食,官員更不會因為朕整日倡導清廉愛民,就清明如鏡。”
“天下萬物萬事,還需能人善才,而非朕所能獨斷專行。”
趙寧這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了:權力隻是世界運行機製中的一部分,權力可以調配資源,但是資源的運轉也有自身規律,權力最大的問題是容易與資源運轉規律脫節。
他說的最典型的趙光義北伐一事,趙光義一聲令下,大宋數十萬大軍在他的權威下北上,可是戰爭資源和環境與趙光義的號令相違背了。
所以,善於治國者都明白,有權力,其實並不能為所欲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