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頌梨很清楚,他們平州一反,對於與他們交好的張獻來說,必然是驚險萬分的。
“張大人和田家他們暫時應該不會有危險的。”呂頌梨寬慰她爹。
宋墨好名聲,他們擬的檄文並不是隨便寫寫的。
身為一個年輕的君王,站在權力巔峰的他此時必然是有所追求的,比如名垂青史。
有追求,必然會顧及自己的名聲。
而張獻,南陽賑災有功,是百姓認可的好官。
宋墨要是現在就殺了張獻,正好就應了檄文裡那句心胸狹隘,不能容人,殘害忠良的批語。
宋墨的風評剛被害,他肯定想挽救的,又沒到破罐子破摔的時候。
宋墨最憤怒的時候,檄文將了他一軍,給了張獻一線生機。
接下來就看其他勢力的反應了,比如誠王、晉王以及謝湛。
誠王、晉王必反。
謝湛如今麵臨著道路選擇,要麼趁著他們平州掀起的這一陣東風,一起反了。要麼就堅定地站在宋墨身邊,藉由此事,向宋墨表忠心,攫取政權。
兩條路,呂頌梨傾向於謝湛會跟著反。
造反通常都講究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謝湛選擇後者雖然能借力,但繞了一個彎,最終有可能名不正言不順了,一個家族的名聲都受累。
而且選擇後者,也意味著要放棄經營兩年的南地,謝湛必然不舍。
其他人一跟著反,宋墨必然焦頭爛額。張獻壓力就會小了,最重要的是整個人不那麼顯眼了。
呂頌梨預估,等宋墨發現奈何不了他們後,才會動用那些卑劣的小家子氣的手段。也就是說,他們有一段黃金時間可以悄悄救人。
呂德勝確認了張獻暫時沒有危險之後,他關心地問道,“阿晟以及他三個哥哥回來了嗎”
呂頌梨回道,“應該都在路上了。”
平州反了,檄文也算是對天下人的一個交待,但他們對平州也應該有個交待的。
再者,他們需要提純隊伍,統一意誌。
刺史府已經放出話了,三日後給平州所有人一個說法。
而這個說法可不是隨便給的。
在此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他們確認。
正如呂氏父女所料,秦家兄弟處理完大事,交待好親信將領死守城門後,就分彆帶著親兵返回遼西郡昌黎。
恭親王返程時,繞道去了一趟並州。他內心還是不怎麼相信呂頌梨的,或者說,不敢麵對,想著能拖則拖。
在並州他們需要與鮮卑交接雁門、代郡兩座城池,還有一些從幽州離開的百姓需要安置,茲事體大。
恭親王的意思,是讓林染或者左安民帶隊,帶著鄧方毅以及其他朝廷命官先行回長安。
但林染和左安民都沒接茬,隻說要跟著他協助他把並州的事辦好。
無奈之下,他隻好派遣親信先回長安向皇上敘述平剛談判的詳情。
隨後,恭親王在知道平州發了討檄宋墨的檄文後,直接病倒了。
林染便強勢地帶著人回長安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