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潰兵都是來自鬆山縣、樂仁縣、輝縣等地的,他們的口音和江渡縣有些不同。
所以搜捕起來自然很容易。
當然,也有一些來自這三個地區的倒黴路人被無辜牽連,好在戰俘營也是會進行審訊的,所以並沒有搞出冤假錯案來。
“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
“長板坡前逞英雄!”
“還有張翼德,當陽橋上等,霹雷叱吒響連聲,橋塌了兩三空!”
“嚇退了百萬兵···”
日落西山,晚霞燦爛
獨立團的戰士們得勝而歸,齊聲高唱著《三國戰將勇》這首軍歌。
這是一首在北洋軍中十分流行的曲子,乃至在整個民國期間,都是軍內傳唱度最高的曲子之一。
在《亮劍》中,暫七師軍樂隊在被李雲龍俘虜後,他們給李雲龍演奏的就是這首《三國戰將勇》。
和獨立團那得勝而歸的高昂士氣不同,在道路中間,成百上千名【江北聯防軍】俘虜被麻繩捆住上半身,宛如行屍走肉一樣向縣城方向移動。
這些人的眼中充滿了迷茫,他們不知道獨立團會怎麼處理自己。
人都是喜歡以己度人的,回想自己當初是怎麼對待那些把家裡的錢財物都交出來的老百姓時,這些人的臉上就泛起濃濃的恐懼。
林鴻飛早在江北聯防軍到來之前,就在縣城郊外挑選了五個互相間隔三四裡地的地點,然後派人臨時建立起五個戰俘營。
這些江北聯防軍的俘虜們被分彆關押在五個戰俘營內。
看守戰俘營的除了獨立團的士兵外,還有那些由各村青壯年組成的民團。
因為幫著獨立團辦事,可以獲得優先入伍權,所以青壯年們對這件事非常上心。
都不用軍官們催促,這些青壯年們就拎著梭鏢、大刀在營地裡來回巡視,俘虜們都被關在一個個大木籠裡,可以讓青壯年們360度無死角監視。
俘虜們被關入戰俘營後,林鴻飛並未著手開啟對他們的處理工作。
而是先餓了他們一天,後續每天隻給兩碗稀到可以倒出人影的米粥。
五天以後,所有俘虜都餓得前胸貼後背,彆說開口說話了,他們現在一個個像死人似的躺著地上,根本沒力氣動彈。
餓成這這樣,自然也徹底沒了反抗的能力,極度的饑餓,讓人們失去了一切心理防範。
一旦有人給他一口吃的,他能把自己祖上三代的情況都交待出來。
在這種條件下,一個個隱藏身份、隱匿在俘虜中的【江北聯防軍】大大小小的頭目們,被其他俘虜一一指認出來。
想要避免俘虜集體越獄的事情出現,第一步要讓俘虜們沒有力氣搞事情。
第二步,則是鏟除俘虜之中有聲望、地位的那些人,沒有了這些人的組織,俘虜們就是一盤散沙。
第三步,就是在俘虜內部發展幾個小內奸,平時沒事兒打打小報告啥的,然後給他一塊肉、半個雞蛋什麼的做獎勵。
沒過多久,這幫俘虜們就完全沒有了任何反抗、逃跑的想法,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躺在木籠裡等著吃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