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分折算成厘米的話也有三厘米多了。
根本談不上什麼精確度。
之前方二在看圖紙的時候,隻是對一小部分的結構進行了設計改動,影響還不是很大。
憑著他的手藝,完全可以填補回來。
可現在李順他們就不行了。
不是說單位的問題。
木要房這邊從建立之時用的就是方二手工製作的尺子,精確到毫米的那種。
問題出現在了數據換算上,可以想象,那整整六個三尺見方的箱子。
裡麵裝著的所有圖紙,把上麵的數據進行換算是多大的一個工作量!
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彆說是製作小樣了。
就算是隻計算數據,估計都得個十天半拉月的。
讓燕雲騎開車,直接去學堂把馬通遠他們都弄過來。
大不了學堂先放幾天假而已。
半個時辰後,馬通遠和張之民二人從皮卡車上走了下來。
讓方二意外的是。
李承乾三兄弟也跟了過來。
看著方二意外的表情,馬通遠解釋道。
“侯爺,太子和二位皇子也想過來幫忙,學生拗不過隻好帶他們來了。”
“另外其他幾位好友都在印刷坊那邊編排字典。”
方二樂了。
兩個九歲的娃娃,一個八歲的娃娃竟然主動提出來要做這種枯燥的事情。
讓黃升去印刷坊把其他幾人也叫過來之後。
便開始安排工作了。
自從方二上次講了那一堂課之後,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更加的高了。
特彆是李泰和李恪。
這二人的天賦都無比的聰明。
加法和減法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
簡單的乘法和除法也不在話下。
現在過來換算數據,也隻是先把單位轉換成厘米,然後再按比例相除即可。
雖然工作量很大,但卻很容易。
連李順在內的十三個船匠,他們的任務不隻是計算數據,還要動手製作。
所以隻分了一箱的圖紙。
馬通遠帶著其他七位先生,分到了五箱。
李承乾三兄弟則隻是分到了一箱。
幾張桌子拚在一起。
印刷坊那邊剛出的上好紙張。
木工坊這邊還帶著木香的鉛筆。
為計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十四支鉛筆同時在紙上寫寫畫畫。
沙沙沙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麼多的數據,即使有馬通遠和李承乾他們幫忙,也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
讓李順把船樣做好後找趙剛通知自己,方二便離開了木工房。
讓黃升開車,直奔渭河。
船塢的地點很重要。
按理來說,應該放到後世的大連、丹東、煙台、揚州這些地方最為合適。
可是路程太遠。
匠人的轉移不難,可過去之後,所有的設備都需要重新安裝。
這麼遠的路程,難免會把設備損壞。
方二的打算是,直接在渭水河邊修築船塢和碼頭。
船隻造好之後,經渭水於潼關駛入黃河,然後於洛陽轉道京廣大運河。
之後就好辦了,到了大運河後,南可通長江,北可達海河。
讓黃升開車,沿著水泥路,從春明門穿城而過,來到位於長安城北的渭水河畔。
皮卡車順著渭河的河岸行駛,尋找合適建造船塢的地方。
至於被選中的是誰家的地,那個重要嗎?
大不了讓李世民出麵便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