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
李承乾強作鎮定,向任一嚴揮了揮衣袖。
“啟稟太子殿下!”
“朝會,乃國之大事,議政,更是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唐的執政方針。”
“臣不明白,為何要讓百姓參與!”
“古語有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所以,臣以為,此舉不妥!”
大朝會的事,是三天前定下的。
期間沒少有人為此向李世民表示抗議,奏折一箱箱的往兩極殿內送。
可無一例外,都被老李給壓了下來,那些奏折,也成了禦膳房裡的燃料。
“此事,誰還有異議?”
李承乾沒有立刻給出回答,而是看向其他官員問道。
“臣也以為不妥!”
“臣附議!”
“.........”
呼啦一聲,站起來一大片人。
李承乾身後,柒無道和賴易發二人相視一笑,不約而同的掏出小本子開始記錄。
他們根不需要知道開口的是誰,隻要記下對應的座位編號就行。
官員們在沒有得到回應前,隻能安靜的站著。
而那邊的百姓代表,則是一個個向著他們怒目而視。
如果眼視能夠殺人,任一嚴此時已經被淩遲n次了。
見不再有人開口,李承乾從龍椅上起身,掃視全場。
“孤有一問。”
“這大唐,是誰的大唐!”
“是李家的?是官員的,還是天下百姓的!”
那任一嚴躬身一禮,一本正經的答道。
“回殿下的話,天下,自然是天下人的天下。”
“但天子者,代天牧一方,國家大計隻能由天子和輔佐的官員來製定。”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百姓無知蒙昧,欲望駁雜,讓他們摻合進來,恐怕商議到最後,隻會一事無成。”
李承乾卻淡然一笑,這種論調自古有之。
而且,這是對皇權最有利的論調。
可如今.......
“任侍郎,你的話,孤以為不然。”
“既然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天下該當如何,自然要聽取天下人的意見,而不是你我君臣關起門來商議。”
“就比如,田該如何耕種才能高產?”
“這些,要聽從百姓的意見。”
“路,如何修才能順暢?”
“這些,要聽聽匠人們的意見,同時,還要問問走路的人是什麼想法!”
“商稅該收幾何?”
“這得問問商人,他們能夠接受什麼樣的稅率!”
“官員稱不稱職又該如何評定?”
“這些,不能單看吏部考核,還要接受百姓的監督。”
“一條新的政令,怎麼判定是否合理?”
“政令是針對什麼群體的,就得聽聽這個群體如何說。”
“隻有如此,方能使上下一心,不致於好心辦了壞事!”
“.........”
李承乾越說越有狀態,漸漸的,語調也高亢起來。
自信、傲然的神情慢慢浮現在臉上。
李世民坐在後麵,看著他,滿意的笑了。
這小子,終於長大了!
有了自己當年揮斥方遒的風采!
那些百姓代表,越聽越興奮,越聽越激動。
而官員們則是不然,一個個眉頭緊皺著,臉色十分難看。
李世民之前隻是說了皇權退居幕後,可從未說過對官員如何。
而李承乾現在則是直接把問題給徹底剖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