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晃,都已經過了十來年了,祖父在五年前就已經逝世了,至於祖母則是跟隨著大伯家。
趙攸寧對祖母長什麼樣子,都快忘記了,隻隱約記得祖母極為偏心,她的父親在家根本不受寵,她甚至記得,無論是大伯家還是小叔家亦或者是姑姑家的孩子們,地位都比他們高。
小時候二哥跟小叔父家的孩子打架時,二哥總是被責罵的那一個。
後麵離開了開封府,來到京都,這才好了起來。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突然就來京都了呢?
趙攸寧有些不解,她不由緩聲問道:“母親,祖母是一個人來的嗎?”
趙李氏搖了搖頭:“你大伯晉升了。”
“哦?”趙攸寧有些好奇。
“你大伯被晉升為正四品的通政使司副使,需要赴京上任。”
趙攸寧這才想起來,大伯原先是從四品的鹽運使司運同,直接晉升了一級。
不要看大伯隻是由副變成正,但有的官員,直到五六十歲,直到死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個五六品的官員。
“這次上京的,除了你大伯一家之外,還有你小叔父一家。”趙李氏一邊說著,卻是忍不住蹙起了眉頭。
趙攸寧則是沉思了一會。
趙家在祖父逝世的時候,就已經把家給分好了,趙佑德作為趙家的嫡次子,隻不過分到了兩成家產。
有三成家產給了小叔,近一半的家產都是歸屬於大伯父。
從家產的分配,就可以看得出來,祖父母有多偏心了。
若不是這些年來,趙佑德得到不少的賞賜,加上趙李氏又有不少的陪嫁,以及趙李氏勤懇的打理家業,恐怕入不敷出。
想到這裡,趙攸寧的眉毛就忍不住跳動了起來,心裡麵也有著一股不好的預感。
“他們在京都還沒有買好宅子,所以隻能住在咱們家,你這段時間可要乖一點,不許惹禍,每天早上要去給你祖母請安。”
“也不許跟弟弟妹妹們吵架拌嘴,他們剛來京都,什麼都不懂,你多讓讓他們。”
想到自己以前吃的那些虧,趙李氏看著女兒,心裡也有些擔心。
“祖母什麼時候到?”趙攸寧問道,對母親說的話,似乎沒有太過在意。
趙李氏沉思片刻:“他們已經在路上了,估計約莫這兩天就到。”
……
趙攸寧回到府邸,便一個人待在房裡。
她扶額回想著上世所發生的事情,上輩子她嫁給江離,跪在雪地裡求親的事情,也傳回到祖母的耳朵裡。
她甚至還讓大伯代筆,寫了一封怒斥趙攸寧的信,說要將趙攸寧從族譜中除名,還說她毀了姐姐妹妹的婚事。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上輩子祖母、大伯家、小叔家根本沒有來過京都,至少在她死之前都是如此。
她忍不住的喊了一句:“剪秋。”
“小姐。”剪秋連忙上前,湊到了趙攸寧的身邊。
“你去幫我打探一下開封府趙家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就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你都要去幫我打聽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