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穀有色前段時間有點頭大,總感覺自己從有色金屬加工,變成了化工企業。
上個月賣氨水、硫酸和電解液的收入已經占風穀有色總收入的近三成。
這兩天又來了新文件,看得留守廠長直搖頭。
很難弄,寫信通過鐵路召集股東們開會。
風穀有色的股東個體能力與眼光比不上迪迪安和哈克維普,但加一起倒也不差,至少能分清好歹。
“這文件是鳳凰王的意思吧。”
“應該是。”
文件雖然是市政發出來的,不過董事們也知道,市政那幫人水平不行,很多工藝環節展示給他們看都看不懂,不可能寫得出這份文件。
拋開市政,能讓市政代發文件的,隻有工業部、內廷、新城研究局。
研究局和友商接觸都是商業形式,沒聽說過讓市政給單一企業發文件的,隻偶爾會用這類文件,召集各廠技術工人去製造局和新城重工交流學習。
工業部的流程比較多,第一次不會把事情說的那麼清楚。
所以隻剩下內廷,那自然就是鳳凰王直接授意的。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按上麵的條規加個車間唄。”
駐留廠長表示異議:“不行啊,現在生產氨水就有很多工人有意見,總有人生病,再加個會爆炸的,怕是要出大事啊。”
“那怎麼辦?”
大家集思廣益,一頓叨叨。
鳳凰王的旨意肯定不能無視,就算不為賺錢,給陛下留個好印象以後也有好處。
但廠裡確實有困難,早前都在摸索中,對廠子的規劃多少有點問題,加上幾個化工車間後管理變得很複雜,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怪問題。
想來想去隻有一個法子——另建新廠。
“建新廠的錢和人哪來?”又有新問題。
風穀有色的利潤並不低,雖然對內銷售產品的利潤率隻有30不到,不過往外賣可不一樣了,除鎢禁止外銷、銅與鉻銷售需要報備審批外,鋁、錫、錳、鉛等都能隨便賣,尤其鋁、錳的生產都要用電解,在外麵的價格非常高。
但價格高,不意味著股東們手裡能拿出多少錢來,畢竟他們這類企業的投資量非常大,產品從無到有,再從小批量生產到有一定生產規模,不斷的要投錢進去買設備、培訓人員、摸索工藝,即使不繼續加新設備預計也要一年後才能回本。
大家手裡分紅積攢起來的一點,湊一塊也搞不定一個新的化工廠。
文件從哪來就找誰解決問題……肯定不能直接找陛下,所以還得落在市政上。
缺錢,市政幫忙協調銀行,缺人,市政從流民管理署裡抽調好學之人。
官方的黑曜石銀行不做貸款,但是他們會做投資,這錢私人申請不到,隻能由市政推薦,市政還要同時提供企業或個人納稅記錄,通過產業評估才有錢拿。
投資的錢拿到後不用還,不過需要年年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