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纜車和氣球項目之後的幾個月,形勢穩定轉壞。
境內幾乎每月兩次小地震,偶爾局部震級會達到4級以上,雖然這個震級不太影響混凝土和木製建築安全,但生產必須停頓下來,等餘震過去後進行全設備檢修。
受此影響,境內產品總量在走下坡,這一點也可以從鐵廠的兩個廠區出貨量作證。
另外,伴隨地震而來的是更大的地麵水平錯位。
基本按第一次地震撕開的裂縫,最大斷層出現在新城和紅石城之間,每月落差幾乎擴大一米。
前幾個月,還能通過緊急搶修,用部分鐵路架高的形式挽回,可隨著時間推移,水平差擴大有加速趨勢,繼續架高的結構穩定性、火車爬坡安全都會出問題,隻能緊急調動人力和資源,修建轉運平台。
轉運平台很快落地並擴大,形成兩個新車站,外麵的貨物抵達新城南隘口,車廂直接整體抬升到上麵,掛另一個車頭繼續走。
由機車總廠和鐵廠合作的纜車項目也在這個位置展開先行實驗。
雖然隻是小規模實驗,不過的確有助於緩解民眾層麵對於領主複辟的恐慌,也壓住了民眾大規模往漆黑之地聚集的勢頭。
漆黑之地被地質運動抬起的部分超過兩萬平方公裡,但這裡麵有土壤覆蓋的部分不足三分之一麵積,這部分裡還有一半屬於寒冰森林含人造林)和南鎮林場,可開發餘地比較小。
城市本身有沒有土壤無所謂,神器種子種的各種樹,現階段也還是主要用火山灰做肥力促進劑,配合糞肥。
但人不能完全依賴糖水,神樹糖水隻含有基本熱量和部分維生素、少量促消化纖維素和澱粉,缺乏蛋白質,喝這個隻能保證活著,沒辦法增加體重發育骨骼。
而蛋白質部分,不管是植物性還是動物性最終都要落在土壤上,哪怕高科技的小強,也需要土壤生長樹木來提供鋸木屑和落葉。
所以漆黑之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辦法把全境人口納入,飛起來之後王國還是得按兩塊來管理。
地塊落差和產能逐步下降,還不是現階段最嚴重的問題。
最嚴重的情況,是翠綠河水位出現明顯下降,原本已經能通行小型船隻的水位,又變成淺灘了。
經過包含境外行動的細致勘探,定位到下遊,沼澤區因地裂漏水了。
這個沼澤區可以理解為翠綠河和露娜河的泄洪區。當水位升高時,露娜河的水會倒灌進翠綠河,淹沒翠綠河經過的地區,時間長了有足夠的不透水沉積物就成了沼澤。
現在因地塊裂縫導致整個沼澤水位下降,部分區域已經露出水草附著的水下土層。
應對辦法是建造水壩,攔截河道保住水位。
不過能解決的也隻是境內,境外就沒辦法了。
翠綠河屬於流速快但流量相對有限的河道,水壩規模有限,拉幾千人乾兩個月就能做出合適的水壩。
露娜河的水位下降就完全無解。
據商人帶回的消息,露娜河全段出現多處斷裂漏水,以至於在半年時間裡水位降了足足五米。
五米,對於一條自然河流已經是相當誇張的情況,誇張到現在龐勳附港可以直接走河床,從原本的河道走進龐勳城內。
開始兩個月,附港還能利用加長棧道和疏浚手段跟上河水後退的步子,現在露娜河上遊局部斷流的情況下,中斷的龐勳斷已經完全沒辦法了。
為確保成品油儲備能在地塊飛天後一段時間內頂住,剛剛做過幾期實驗項目的纜車索道就先在河裡架設,優先確保南岸的成品油和丁基橡膠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