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從同一個位置又抽了兩根地刺出來,色澤有明顯的變化,
這兩根通體都有黃綠色顆粒分布,有的偏黃,有的偏綠,但外觀還是以石頭為主,不像地下城的黃鐵礦,看著就和黃金結晶後聚合出來的一樣,銅含量大概比較有限。
不過好在礦層厚度不錯,隻要有一兩百米的跨度,就有部署設備的哨站的價值。
事情不急,為避免翁吉的人找茬,還是等飛起來後再開發銅礦,今天還有其他事要忙和。
讓李想把後麵有礦的石頭都砸斷,讓內廷侍衛和勘探隊員一人抱一坨送回營地。
回到營地時,飛行員們已經休息好,正在檢查飛機和魔力模塊的充能情況。
給新飛機搭載的魔力模塊都很人性化,有指示燈珠顯示魔力存量,就跟電池剩餘顯示一樣。
因為旅途比較長,這幾架飛機出來時都帶了便攜式的充能模組,功率比地麵站小不少,大概要五天才能充滿一次,但現在本來就在航程半徑內,主要是保證足夠的餘量能應付一些突發情況。
王齊一行回來,機隊稍作準備,把另一組勘探員一起帶上,再次升空。
這時候木頭人上除三名駕駛員,總計有十八人,已經超出容量了,就算一部分人到休息室的床上坐還是不夠,還好負載沒問題,隻是在滑翔機上要站著或坐地板,不太穩當。
這次是短途飛行,總距離隻有六十公裡。
降落之前就能看到,海岸線遠處升起一塊陸地,雖然隻略高於海麵,但它代表的是真正關乎到生死的大事。
機隊把王齊和其中一組人放到原本的海灘上,帶著另一組前往海上浮島工作,這也是木頭人本次試飛的原計劃。
勘探員帶路走了一段,指著幾塊附著著藤壺的大石頭上的一道顏色分割線介紹:“陛下,這裡就是原海岸線的退潮線,和我們前天測量到的退潮線高度差有十二米。”
“啊,這隻有十二米嗎?”李想驚了。
因為用肉眼看,現在的海岸線位置,距離他們所在的點有四公裡左右。
“特使殿下,這一片的淺海很平緩,看起來遠,其實落差很小的。”
王齊問的問題正經點:“現在海岸線後退的速度有多快?”
“回陛下,測量到的數字不是很穩定,最近的一次地震,兩天內海平麵就下降了三米,平時的變化不大。”
王齊聽了沒說話,勘探隊員帶著繼續走,前麵有個海岸線轉彎處,其中一側的海灘石頭變得比較大,部分地方還能看到石頭下方的岩體。
“這邊是我們按要求找到的岩體,但要穩定產鹽很難,我們也不知道海水這麼退下去,什麼時候會有地勢變化。”
“沒關係,接抽水機就行。”王齊看著海岸線,感覺自己有點焦慮。
鹽,就是王齊親自跑一趟的第一目標,他要確認這裡能不能展開大規模搶鹽作戰。
……沒錯,隻能用作戰來表示,因為現在沒人知道浮島化之後,還有沒有合適的曬鹽場,甚至有沒有海都要打個問號。
按常識猜,海洋似乎無論怎樣都會存在,但自從浮島化進程啟動後,很多事情就不能用常識看了。
就如同寒冰森林的蒸汽噴湧,海洋板塊也飄起來後,海水大概會直接和地核接觸,至少也是和高溫軟流層接觸,勝負不好說,也許海水不會全部蒸乾,也許大海會變成高溫溫泉,以現有的地質知識積累無法給出判斷。
但不管怎麼發展,有一點是肯定的——今後會缺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