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或許可以專門設計一種集熱裝置,利用水管對水管的熱傳導方式來降溫,效果會顯著提高,有助於冷卻塔循環提升流量流速,保持全區域均溫。
冷凍方向的應用,王齊覺得應該先關注住宅。
用水循環暖氣片的形式,采集室內熱量到水循環,或者反過來關掉魔術模塊,讓暖氣片自然施放水管裡的熱量。
這種冷暖一體的控溫方式,比想辦法擴大小型電機產能製造空調要靠譜多了,畢竟電力還要發出來再運輸,魔術陣的魔力模塊,在每棟樓裡配備一個魔力采集模塊,全樓配送即可。
用在工業製冷上,研究院院長的報告裡指出還沒辦法轉移0度以下的熱量,自然比不了氨製冷和石油氣製冷,後者可是能達到零下一百多度,已經可以配合生產液氮。
和石油分餾相反,石油氣的分離靠的是低溫高壓。
各個氣體的臨界溫度不同,這個臨界溫度,是氣體在高壓環境下能夠發生液化的最高溫度。
比如氨氣在常溫下就能實現壓力值較低高壓液化,最高能在130攝氏度以上用超高壓100倍大氣壓以上)實現液化,臨界液化後對水管淋水吹風的形式散熱,就能讓液體降低到零下33度甚至更低,因此是非常重要且基礎的工業製冷劑。
石油氣成分複雜,其中臨界溫度在零度以下的是甲烷,它的常壓沸點為零下161.5度,臨界溫度零下82.1度,它就是先在生產丁基橡膠所需低溫的主要來源,該溫度區間裡還能製造出臨界液氮、液氧,有了這兩位,零下兩百度也不再是幻想,液氫指日可待。
新的低溫熱量轉高溫技術,後麵的發展路線也與工業冷卻劑類似,最終目標是直接通過吸熱製造出臨界液氦,加上工業手段能把至少零下269度以上的熱量都利用起來。
剩下的那4.16開爾文熱值,大概就真的沒救了。
“確實厲害,什麼發動機能和它放一起算好消息?”李想好奇了。
熱量逆轉技術可以說是劃時代的,和內燃機比都不為過,一台發動機再怎麼樣也不能帶來這種程度的改變吧。
“發動機當然沒那麼強,但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王齊沒想過,或者說他的精力沒辦法放在魔法測,所以看到藍天重工發來的報告,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魔法可以直接把水分離成氫氣和氧氣,甚至可以用來做噴氣發動機。
電解水最大的問題不是耗電高,而是慢,臨時製造起來跟不上消耗需要。
上天的事先不管,隻說地麵。
所謂氫能源,就是利用氫氣和氧氣的逆電解反應產出電能,該過程需要使用鉑金做催化劑。那有沒有可能不用加氫站,直接上充電樁電解水來補充氫氣呢?如果能實現,甚至水都可以在車上循環用,氧氣在電解時排掉就行,不用多浪費一個容器。
答案是不行,電解太慢,且電能利用率有限,不如燃煤製焦氣體提純氫氣來的經濟。
如果魔法能讓電解……或者叫魔解的速度跟上噴氣發動機的需求,那是不是可以直接用來造火箭?
液氫液氧火箭是一種很讓科學家為難的存在。
它的優點是比衝高,可以理解為單位質量燃料能帶來的總推力值,肼類燃料一般用作一級)的比衝在300秒以下,優點是易於儲存和運輸,液氫液氧的理論比衝能達到520秒以上,王齊那個時代的成品就有過500的。
但液氫本身是個密度很低的東西,一立方隻有一百多公斤,液氧也好不到哪去,更粗,本身帶來更大的阻力,同時也因為儲存壓力的需求,需要額外厚度的容器壁。
可如果能實現現場水解,是不是就有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把氫氧火箭燃料攜帶量上一個數量級,並維持比衝優勢。
火箭……要不要做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