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牛雖然數量最多的是各種運輸機和民航班機,可它最早的研發目的就是要做空中炮艇的。
但炮艇這個東西的戰術意義有限,也難以和其他空軍協同,隻能欺負下一點防空能力都沒有的弱者,所以走的還是轟炸機路子。
而作為一款轟炸機,蠻牛要有和狂風不一樣的戰場定位。
王齊的老家,早期轟炸機和戰鬥機的差異很小,隻是戰鬥機帶1噸炸彈,轟炸機載3噸這樣的區彆,飛行能力上還明顯弱於戰鬥機。
轟炸機的體型更大,在速度上和戰鬥機攀比沒有意義,所以在研製過程中,要求在載彈量和飛行高度方麵做文章。
提高飛行高度,需要有艙內加壓的技術,也就是要做到人員艙100氣密。同時還要具有冰點以下的空速管等關鍵設備防結冰技術,這也導致轟炸型出的比較晚,在浮島化之後才正式入列,而且數量很少,總共還隻有三架。
蠻牛轟炸機,也是軍方有信心對付激光觸手怪的關鍵,因為它的最大飛行高度能達到12000米!
以星型發動機的底子,達到這樣的飛行高度,實際是加了魔法才做到的。
但也有缺點,由於缺氧,蠻牛轟炸機在1100百帕標壓下2400千瓦的出力發動機比標準型更大更重),到了一萬米以上,飛行速度隻能達到300公裡左右。
改進的事以後再論,此時此刻蠻牛轟炸機要用大招,引導投放。
沒有激光武器,完全是魔法的力量。
現場,一團使用標記道具,相互保持一定距離,發射三束紅光上天。
光線經過地麵人員的計算,它們大體交會的點會有一個較為醒目的大紅坨坨光斑,就是蠻牛轟炸機的指定投彈點。
按作戰規則,轟炸機觀察到紅點,確認航向。
現在是東麵戰場,所以基本規則是正西正東航向,穿點時投放,如果是西麵戰場就反過來。航向選擇是因為自家陣地會偏向本土方向,這個高度靠目視已經不太管用,魔法電報式的信號解讀延遲太高,規則更靠譜。
基本規則的幫助下,拋物線由地麵部隊算好,包括在指示點位信息中,風力計算能力相對較差,畢竟其他飛機也飛不了這麼高,加上計算有延遲,各高度的風力把握不住。
投彈偏差可能達到幾百米,但問題不大,轟炸機轟炸機,投彈量是必備技能,隻要量足,一點點誤差不算什麼。
三架轟炸機觀察到指示點,用燈信號溝通,調整高度繞場回到正向航線,航速降低至260公裡每小時……也是規定。
排隊打開武器機艙,過點時拉閘。
為確保轟炸有足夠的覆蓋範圍,蠻牛轟炸機攜帶四種炸彈。
第一種,標準500公斤航彈。
第二種,五百公斤子母彈,因為是專業對付魔族的,考慮到能跨島作戰的都會飛,2000米高度就會進行散布,每個子母彈拋射200顆小崽子,威力和迫擊炮彈相當,裡麵有5比例的反魔法炸彈。
第三種,魔法航彈,也就是用人造寶石做的炸彈,總重量還是當初的樣子,單枚60公斤,爆炸威力調整了一下,大概相當於3枚500公斤航彈,不過因為體積小破片總重量相對欠缺,實際殺傷效果比500公斤航彈還差一點,比較適合用衝擊波攻堅。
第四種,是蠻牛轟炸機專屬的配彈,速攻型自保護反魔法炸彈。
這是一種自帶魔法盾,調整過彈型的特殊航彈,借著較小的阻力比和轟炸機更高的投彈位置,會比其他彈體早幾秒落地。
和基礎反魔法武器還有個差異,速攻彈的效果是定向而非全向,它隻會作用於下方錐形區域,這樣也導致它的作用距離比正常反魔法彈更遠,可以在3000米高度引爆,確保地麵四環以下魔族放不出技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