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抵達他在樓上觀察到的移動痕跡附近,近距離查看後,確認是爬蟲留下的。
前方轉過彎,類似痕跡越發多起來,集中在一起就有了明顯的指向性。
回憶起在樓上觀察到的布局,爬蟲集中的方向有一座疑似體育館的建築,不排除是造型誇張的博物館、藝術館。
估算距離,略遠,暫時放過。
小心翼翼的移動,半小時後抵達第一個目標點。
五層樓,自帶個做停車場的大院。
院內一輛車都沒有,各個大門被鎖,典型有序撤離的樣子,否則至少應該有幾輛被幸存者拆掉回收零件的破車。
與超市、商場不同,這類行政樓除了紙張不會有太多能幫助幸存者的物資,特彆缺食物,甚至商場都不願意開在旁邊,理所當然的不會被幸存者當作基地使用。
從玻璃已經碎成渣的窗口進入樓內,一番檢查。
這是個警局或職能近似的暴力部門,有武器間,當然架子上和被打開的櫃子裡空無一物,根據有序撤離的判斷,不是事後幸存者搜刮造成的。
一樓、二樓,有幸存者搜刮痕跡,比如被暴力破解的抽屜鎖、密閉情況良好但文件散落全屋的房間。
大約是下麵兩層樓太過於失望,三樓以上的狀況好很多,隻有少數被暴拆的抽屜。
王齊在這裡很容易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之一,電腦。
由於是機關所屬,他擔心搬回去根本沒有硬盤的終端機,帶來的工具派上用場。
擔憂很快變成現實,果然連拆兩台都是終端機。
服務器房被找到,但麵對這玩意王齊表示無奈。
並非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他,有著一定的diy電腦知識,他知道服務器為了保障數據安全,數據連續性往往和單機不是一回事,單拆一塊硬盤出來可能沒有任何可讀取數據。
還是要搜個人辦公室裡的電腦。
這個世界沒有普及終端電腦,證據是他找到的商場裡,根本沒見到這些災後理應沒人要的終端機。另外終端機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電腦店裡也不會再販賣台式機硬盤,甚至到後期顯卡等可以雲端化的設備也會被淘汰。
換個行動路線,從五樓向下,拿出斧頭用於破門,碰上一個房間裡隻有一台電腦的,就拆開檢查。
結果找到了個意外的物件——筆記本電腦。
一台完好無損的筆記本電腦,按上輩子的習慣大概算十五寸筆記本,重量約三公斤。
之所以稱其為意外,因為筆記本電腦即使對於災後應該也是很有用的東西,不提電腦本身的功能,僅僅是較大容量的電池就能改做很多用途,其物資優先級應該僅排在食物、繩索、武器、拆卸工具之後。
可能因為這裡爬蟲密度太高所以幸存者來的少搜索不徹底?
這台筆記本被發現時是閉合狀態,背麵狀況良好,螺絲有鏽跡顆粒,但沒有形成鏽麵,極有可能還可以開機。
不抱任何希望的打開它,在鍵盤上按下開機鍵,果然沒反應,沒有電池能把電儲存那麼長時間,即使沒人動過。
有了這東西,之前準備的電腦好像白折騰了。
不過現在還不能確保它能否開機,繼續。
辦公室裡還有這台筆記本配的電腦包,王齊又剪了點窗簾布,包著筆記本放進去,確保它不會因碰撞出現意外。
包放到樓梯口,繼續找。
就這樣在樓裡折騰到天亮,被他找到三塊硬盤,兩台筆記本,一個疑似平板電腦的柔性屏物體。
還有更實用的東西,一把破門錘,一把手動液壓剪,消防斧,撬棍、扳手等工具若乾。
破門錘分兩種,一種是原始攻城錘原理,就是一整根鋼柱上焊接兩個把手。搜到的屬於新式錘,外麵是個套筒,裡麵的錘體可滑動。前者用途更廣,適用更多門的類型,後者主要針對木門門鎖部分進行強製破拆,優點是重量輕,比搜到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還輕,後半夜就靠它開門。
破門錘的發現,大大提高了破門效率,才讓他能用幾個小時幾乎搜遍整棟樓。
但最讓他開心的卻是手動液壓剪,這才是真正的神器,他還有個名字,叫鋼筋剪,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剪鋼筋的!
有了它,王齊就能對鋼筋進行再加工,頭部卷邊的鋼筋矛也可以通過剪切修複。
這堆東西的發現直接打破計劃,決定把它們好好運回家去,以免出現意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