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奴隸化的工作進行的不是很順利。
寬限時日是王的仁慈,這些紅石城的渣滓不配合也就罷了,一個個都想著拖到最後時限,可沒那麼多登記人員陪他們玩這套。
好在紅石城距離王城不遠,那邊反應很快,公告張貼出來的第十天,一支新征入伍的城防軍抵達紅石城。
有一千五百人,加上之前留在這裡的城防軍加城管一千多人的隊伍,已經超過剩餘未逃離市民的十分之一。
之前留守的人有一大半要保護奴隸和社會屬的工作人員以及老師,巡街的力量相對有限。
現在直接往街道上多投入一千多人,原本三萬多人的城市,總計190個十人一組的巡街小隊,分兩班執行,能做到每一條街道上都有兩個隊伍。
顯得滿街都是兵!
這明顯起了作用,第二天來辦理奴隸釋放和改雇傭登記的人就多了很多。
有了帶頭的,接下來便絡繹不絕。
原本登記在案的奴隸製受害者隻有四千人,一大半都是特使殿下在城裡剿反時救出來的,約四分之一是逃跑後因缺乏求生能力又回來找哨站求助的,剩下的極少數機靈鬼,趁著大部分人在城外時偷偷向軍隊投誠求救的。
而現在,幾天時間就暴增到兩萬之多!
意思是紅石城根本沒多少自由民。
社會屬一時間也無法抽調出足夠的師資力量,還得靠上頭的命令。
以工代賑,先讓沒辦法排到學習課程的去修新城。
紅石城是依托於紅石堡而存在的,其實並不是個適合建城的位置,城內地形比較崎嶇,不夠充沛的水源也不足以讓城市繼續擴大規模,未來通鐵路也不便貨物集散,之前的人也許因為避難或人身依附關係,漸漸形成這樣的城市。
新城安排在紅石城正北方向約十公裡。
紅石城周邊用於種植熱風果的地區,最高溫度能過七十度,主要就位於它的北方和西北方向。
商道就是其中溫度較低的區域,但溫度對普通人類而言也要命,溫度區間在40至55度間。
新城的位置在打下紅石城後就在考察,一個月出頭的時間,專人持有的酒精溫度計測出的平均溫度為43度,地表未發現溫度超過五十度的陣風……也足夠要命。用長杆測到的溫度,地表上方二十米,偶爾會刮過55到60度的風。
不過紅石城也沒好多少,它的平均氣溫也有39度,最高溫度46度。
好在整個紅石城基本沒有純種人類,四十度出頭雖然難受,也能忍。
新城相較於原紅石城,有幾個大優勢。
第一,這裡地勢相對平坦,整體處在個小盆地裡,盆地麵積比王城的超平坦區還小,不到三平方公裡,勉強也能塞進去幾萬人。
第二,新城的地塊裡有冷暖兩種水源,還非常反直覺,暖泉在溫度略低一兩度的東邊,冷泉則是西南側山裡的地下水湧出,水量比較大,在盆地西麵形成了一個二十公頃的小湖,應該也與地下水係相連。
第三,因為溫度和水源,這裡有一定植被覆蓋率,原本有一隻大怪物盤踞被特使殿下路過時弄死了,林地處於可開發狀態。
最後,盆地翻過南邊矮山的位置,很適合作為關隘,其他方向也可以強行進入,但小盆地以外的線路都不適合大規模行軍。而紅石城則是可以從東麵被繞過的。
還有個重點城管和當兵的都不需要了解,就是夜族和利刃也是初來乍到,剛剛建設過新城,奴隸製受害者們現在居無定所,和大家剛到超平坦區時一樣。建新城對兩族而言,是個比管理紅石城更熟練的事。
這裡不會有王城樹,隻會建造哨站,而且是南邊和西北各一個,作為通往王城的隘口,同時負責前期供應本地糖水。
要建城,哨站要先行,不然食物供應會出問題。